0%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

2025年07月05日

徐陈尝并作,枚马亦同时。各负当朝誉,俱承明主私。
夫君迈前侣,观国骋奇姿。山似鸣威凤,泉如出宝龟。
才雄子云笔,学广仲舒帷。紫绶拂三寺,朱门临九逵。
昔我含香日,联尔缙云司。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中路一分手,数载来何迟。求友还相得,群英复在兹。
留台少人务,方驾递寻追。涉玩怀同赏,沾芳忆共持。
迎宾南涧饮,载妓东城嬉。春郊绿亩秀,秋涧白云滋。
名画披人物,良书讨滞疑。兴来光不惜,欢往迹如遗。
岁晏罢行乐,层城间所思。夜魂灯处厌,朝发镜前衰。
忽枉崔駰什,兼流韦孟词。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齐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终惭起予者,何足与言诗。

张说

译文

徐陈尝并作,枚马亦同时。
徐干与陈琳曾一同创作,枚乘和司马相如也处于同一时代。
各负当朝誉,俱承明主私。
各自享有当世的赞誉,都受到英明君主的恩宠。
夫君迈前侣,观国骋奇姿。
您超越了前代的贤才,以卓越的才华报效国家。
山似鸣威凤,泉如出宝龟。
山势如凤凰鸣叫般威严,泉水似灵龟献宝般神奇。
才雄子云笔,学广仲舒帷。
才华胜过扬雄的文笔,学问广如董仲舒的讲帷。
紫绶拂三寺,朱门临九逵。
紫色印绶拂过三公官署,朱红大门对着都城大道。
昔我含香日,联尔缙云司。
昔日我任尚书郎时,与您同在朝中任职。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早晨同去官署办公,傍晚共赴竹林之约。
中路一分手,数载来何迟。
中途分别后,多年未见何其漫长。
求友还相得,群英复在兹。
如今寻得挚友重逢,众多英才又聚于此。
留台少人务,方驾递寻追。
御史台事务清闲,我们驾车相寻同游。
涉玩怀同赏,沾芳忆共持。
游赏时怀念共同品鉴,采撷香草忆昔日同持。
迎宾南涧饮,载妓东城嬉。
在南涧设宴迎宾,到东城携妓游乐。
春郊绿亩秀,秋涧白云滋。
春日郊野禾苗秀美,秋日溪涧白云缭绕。
名画披人物,良书讨滞疑。
展阅名家人物画卷,研读典籍探讨疑难。
兴来光不惜,欢往迹如遗。
兴之所至不惜光阴,欢乐过后痕迹犹存。
岁晏罢行乐,层城间所思。
年暮暂停游乐,在高城之上思念。
夜魂灯处厌,朝发镜前衰。
夜对孤灯心生厌倦,晨起镜中容颜已衰。
忽枉崔駰什,兼流韦孟词。
忽蒙您赠崔駰般诗作,兼有韦孟风格的词章。
曲高弥寡和,主善代为师。
曲调越高和者越少,以善为师代代相传。
齐戒观华玉,留连叹色丝。
斋戒观赏华美玉石,流连赞叹彩色丝帛。
终惭起予者,何足与言诗。
终究惭愧启发我的人,怎敢妄谈诗歌之道。

词语注释

缙云司:jìn yún sī,指朝廷官署
九逵:jiǔ kuí,都城四通八达的大道
子云:指汉代文学家扬雄
仲舒:指汉代大儒董仲舒
崔駰:cuī yīn,东汉文学家,此处借指崔光禄
韦孟:西汉诗人,以四言诗著称
色丝:彩色丝线,喻华美文采

创作背景

朔风卷起长安城的碎雪,崔光禄的墨迹在素绢上洇开一片冬日暖意。开元盛世的灯火映照着尚书省的青砖,张说执笔沉吟,案头《冬日述怀赠答》的墨香与殿角腊梅暗合——这原是两位盛唐名臣跨越阶层的诗意对话。

崔泰之(崔光禄)时任光禄大夫,紫绶金章出入九重,却以"韦孟词"自比西汉雅颂之臣。史载其"学贯礼经,文摛翰林",恰合诗中"学广仲舒帷"的儒臣风范。张说时任尚书左丞相,忆及景云年间与崔氏同列"缙云司"的往事,"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的工对里,藏着多少贞观遗风——彼时宰相仍可效竹林七贤雅集,政事堂的议政声与终南山的泉声原是一体。

"春郊绿亩秀,秋涧白云滋"非虚笔。据《大唐新语》载,开元初年张说主政时,长安近郊确行"亲稼"之制,尚书省官员需定期巡视京畿农田。那些共赏的良畴秀色,在酬唱中化作盛唐治世的隐喻。而"名画披人物"暗合《历代名画记》所载开元馆阁藏画之盛,两位文臣的审美趣味,实则是整个时代文化自信的缩影。

当崔氏诗作以"曲高弥寡和"自谦时,张说敏锐捕捉到其中的政治隐喻——西汉韦孟《讽谏诗》正是以典雅之辞劝喻君王。此时玄宗渐生骄侈,张说以"齐戒观华玉"应和,用《礼记》"致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的典故,将诗艺切磋升华为士大夫的精神盟约。末句"何足与言诗"的谦辞背后,是开元群臣用诗歌编织的治国理想:在格律与典故之间,始终跃动着《贞观政要》传承的文人风骨。

赏析

这首诗以典雅深沉的笔触展现了唐代士大夫间的酬唱雅谊,通过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将友情、仕途与人生感悟熔铸为充满哲思的艺术整体。

意象的精心营构形成了诗歌的美学骨架。诗中"威凤""宝龟"的祥瑞意象,既暗喻崔光禄的才德如神鸟振翅、灵龟吐瑞,又构成对盛世明君的礼赞。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唐代酬唱诗常以灵禽异兽构建双重象征,既颂对方才德,又喻时代气象。"而"春郊绿亩""秋涧白云"的田园意象群,则通过色彩明丽的自然画面,将文人雅集的情趣推向极致,形成与庙堂意象的巧妙呼应。

情感脉络的层递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抒情艺术。开篇以徐幹、陈琳等建安文士的典故作衬,在历史纵深中定位当下友情。中段"昔我含香日"至"欢往迹如遗"构成情感高潮,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解读此段时特别强调:"'朝携''夕退''涉玩''沾芳'等密集的动词运用,使往昔形影不离的挚友形象跃然纸上。"而岁暮时节的转折("岁晏罢行乐"),则通过灯影衰鬓的萧瑟意象,将欢愉记忆转化为深沉的人生况味。

诗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尤为值得玩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蒋寅研究员认为:"'曲高弥寡和'化用宋玉《对楚王问》,'主善代为师'暗引《尚书》,展现唐代文人对前代典籍的熔铸能力。"尾联"齐戒观华玉"用《礼记》斋戒典故,将诗歌酬答升华为精神仪式,最终以"何足与言诗"的谦辞作结,既恪守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又暗含知音难遇的深切感慨。

全诗在骈俪工整的句式间流动着深沉的情感张力,正如莫砺锋在《唐诗与宋词》中所评:"这种冬日述怀的酬答之作,把个人际遇、友朋情谊与时代精神打成一片,在典故的层叠中透出生命的温热,代表盛唐文人诗雍容典雅的美学品格。"

点评

名家点评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癸签》评:

"此篇酬赠之作,以'徐陈枚马'起兴,气格高华,如凤鸣泉涌。'山似鸣威凤,泉如出宝龟'二句,意象瑰奇,将崔光禄才情具象为天地灵物。张说善以典丽之笔写酬酢之情,末联'终惭起予者'云云,谦辞中尤见唐人酬唱风骨。"

清代学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燕公(张说)此诗,章法如叠嶂层峦。先以四贤喻崔氏,复以'紫绶朱门'显其贵,'兰省竹林'述其交,中间'春郊''秋涧'一联,暗藏四时流转之思。末段'夜魂''朝发'陡转沉郁,得赠答体'曲高和寡'之真味,所谓'主善为师'者,正见宰相气度。"

现代诗词大家叶嘉莹《唐诗鉴赏》析:

"张说以三组时空折叠完成诗意建构:首八句用历史镜像映照当下,中段'留台少人务'十二句以共游画面凝固友情,结尾'岁晏罢行乐'陡转入生命沉思。'色丝'典出《文心雕龙》,'华玉'暗喻诗章,这种将文学批评意象化的手法,展现初盛唐之交文学观念的精致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