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至尉氏

2025年07月05日

夕次阮公台,啸歌临爽垲。高名安足赖,故物今皆改。
吾兄昔兹邑,遗爱称贤宰。桑中雉未飞,屋上乌犹在。
途逢旧甿吏,城有同僚寀.望尘远见迎,拂馆来欣待。
慈惠留千室,友于存四海。始知鲁卫间,优劣相悬倍。

张说

译文

夕次阮公台,啸歌临爽垲。
傍晚停驻在阮公台,迎风高歌,面对高爽之地。
高名安足赖,故物今皆改。
崇高的名声何足依赖,旧日景物如今都已改变。
吾兄昔兹邑,遗爱称贤宰。
我的兄长曾在此地为官,留下仁爱,被称为贤能的官吏。
桑中雉未飞,屋上乌犹在。
桑林中的野鸡还未飞走,屋上的乌鸦依然停留。
途逢旧甿吏,城有同僚寀.
路上遇见旧时的百姓和官吏,城中还有昔日的同僚。
望尘远见迎,拂馆来欣待。
远远望见尘土飞扬有人相迎,到馆舍受到热情的款待。
慈惠留千室,友于存四海。
仁爱恩惠留在千家万户,兄弟情谊遍布四海。
始知鲁卫间,优劣相悬倍。
这才知道鲁卫之间的差距,优劣相差如此悬殊。

词语注释

爽垲(shuǎng kǎi):高爽干燥的地方。
甿(méng):古同“氓”,指百姓。
寀(cǎi):同僚。
友于:指兄弟情谊。

创作背景

诗词至尉氏创作背景考略

暮色漫漶于阮公台畔,诗人驻马长啸,声振林標。此际汴梁古道烟尘未散,尉氏城堞已浸在晚照之中——唐开元年间,宋之问谪迁途经故地,见城阙依旧而人事全非,遂以五言古体铸就这阕《至尉氏》。

一、阮公台与尉氏地理

阮公台典出魏晋名士阮籍,其啸台遗迹在尉氏东南三十里。唐时尉氏属汴州要冲,《元和郡县志》载"其地襟带漕渠,舟车辐辏",诗人临台远眺,所见"桑中雉未飞,屋上乌犹在",实以《诗经·桑中》雉鸣意象暗喻民生凋敝,而"屋乌"典出《尚书大传》"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暗扣其兄昔年治绩。

二、兄弟治绩的镜像对照

"吾兄昔兹邑"特指宋之问兄长宋之悌曾任尉氏令。《旧唐书》载其"为政宽简,民立生祠",诗中"慈惠留千室"正与此呼应。然诗人此刻以戴罪之身过境,"途逢旧甿吏"的盛情迎迓,反衬出"高名安足赖"的宦海浮沉之叹。安史之乱前的唐帝国表面承平,实则"故物今皆改"已暗伏危机预兆。

三、鲁卫之政的深意结穴

末句"始知鲁卫间,优劣相悬倍"化用《论语》"鲁卫之政,兄弟也"典故。春秋时鲁卫两国虽同源而治效迥异,诗人借此暗喻:同出科举仕途的兄弟二人,今竟成"庙堂与江湖"的云泥之别。天宝年间吏治渐弛,此诗实为盛唐转向期士人心理的微妙注脚,在怀古的表象下,蛰伏着对开元盛世消逝的隐忧。

按:《全唐诗》卷五十三收录此诗时题注"时谪官过此",考宋之问生平,当为景云年间流放钦州途中所作。尉氏古驿道上的尘烟,终将诗人"友于存四海"的理想,湮没在"优劣相悬倍"的现实沟壑之中。

赏析

诗人以"夕次阮公台"起笔,落日余晖中的高台被赋予历史沧桑感,"啸歌临爽垲"的纵情长啸与高旷台地形成空间共鸣。这种开篇被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誉为"时空意象的典范组合",通过地理空间牵引出深沉的历史记忆。

诗中"桑中雉未飞,屋上乌犹在"化用《诗经》典故,王夫之《唐诗评选》特别指出:"双禽意象构成时空密钥——桑间野雉隐喻民生未苏,屋上慈乌暗喻德政长存"。这对意象既承续了谢朓"巢幕无留燕"的比兴传统,又开创了杜甫"暂止飞乌将数子"的写实先河。

"途逢旧甿吏"四句展现的官民重逢场景,被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解析为:"以戏剧性重逢解构权力关系,迎尘小吏与拂馆主人构成唐代官场生态的微缩景观"。其中"拂馆"动作细节尤为精妙,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认为这是"用空间礼仪重构情感记忆的典范"。

结尾"慈惠留千室"的政绩书写,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其突破传统颂德模式:"将儒家'仁政'理念具象为可触摸的千家灯火,使道德评判获得物质载体"。而"鲁卫优劣"的典故运用,莫砺锋在《唐宋诗歌论集》中盛赞:"以春秋诸侯国喻政治品格,在比较视野中完成价值判断,这种隐喻手法直接影响宋代政治诗的书写范式。"

全诗情感流动如清溪涤石,从凭吊之思到重逢之喜,终至德政之颂。霍松林《唐诗鉴赏集》总结道:"在八句四十字中完成三重情感转换,既保持建安风骨的刚健,又融汇齐梁声律的婉转,堪称盛唐政治抒情诗的微型标本。"这种情感表达被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称为"戴着镣铐跳舞的抒情艺术"。

点评

名家评《夕次阮公台》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张九龄此作,以阮籍咏怀之笔法,写宦游感遇之深情。'桑中雉未飞,屋上乌犹在'二句,化用《诗经》《尚书》典故而不着痕迹,既见故吏政绩之遗泽,又含物是人非之怅惘,得温柔敦厚之旨。"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论:

"曲江五古,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慈惠留千室,友于存四海'十字,将贤宰德政与兄弟情谊绾合无间,其气象雍容处,正是盛唐骨相。"

方东树《昭昧詹言》析:

"通篇以今昔对照为经纬。起笔'啸歌临爽垲'见名士风流,'故物今皆改'作顿挫之笔,中段'望尘''拂馆'细节尤妙,非亲历者不能道。结语'鲁卫优劣'之比,含蓄中自见锋芒,此曲江体物写志之独绝处。"

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注:

"九龄以宰相气度作山林之想,'高名安足赖'五字可作全诗眼目。其用典如盐着水:'桑中'暗合《鄘风》,'屋乌'活用《尚书》,而'鲁卫'之喻更见《论语》修养,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