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赠崔公

2025年07月05日

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长歌紫芝秀,高卧白云浮。
朝野光尘绝,榛芜年貌秋。一朝驱驷马,连辔入龙楼。
昔遁高皇去,今从太子游。行藏惟圣节,福祸在人谋。
卒能匡惠帝,岂不赖留侯。事随年代远,名与图籍留。
平生钦淳德,慷慨景前修。蚌蛤伺阴兔,蛟龙望斗牛。
无嗟异飞伏,同气幸相求。

张说

译文

我闻西汉日,四老南山幽。
我听闻西汉之时,四位老者隐居在幽静的南山。
长歌紫芝秀,高卧白云浮。
他们长歌赞美紫芝的秀美,高卧山间,白云飘浮。
朝野光尘绝,榛芜年貌秋。
朝堂与民间隔绝了尘世的浮华,草木丛生,岁月如秋。
一朝驱驷马,连辔入龙楼。
某日他们驾着四马之车,并辔进入皇宫。
昔遁高皇去,今从太子游。
昔日曾避开了高祖的征召,如今却陪伴太子游历。
行藏惟圣节,福祸在人谋。
进退之间皆显圣贤之节,福祸皆由人谋而定。
卒能匡惠帝,岂不赖留侯。
最终能辅佐惠帝安定天下,岂不依赖留侯张良的谋略?
事随年代远,名与图籍留。
往事随年代久远而湮没,但他们的名声与功绩永载史册。
平生钦淳德,慷慨景前修。
我一生钦佩他们淳厚的品德,慷慨追慕前贤的修养。
蚌蛤伺阴兔,蛟龙望斗牛。
蚌蛤等待月光的滋养,蛟龙仰望斗牛星宿。
无嗟异飞伏,同气幸相求。
不必感叹飞升与潜藏的差异,同气相求才是幸事。

词语注释

紫芝(zǐ zhī):传说中的仙草,象征高洁。
榛芜(zhēn wú):草木丛生,形容荒芜。
辔(pèi):马缰绳。
龙楼(lóng lóu):指皇宫。
留侯(liú hóu):指张良,西汉开国功臣,封留侯。
斗牛(dǒu niú):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同气(tóng qì):志同道合,气息相通。

创作背景

诗词赠崔公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长安城南的终南山岚霭未散,张九龄执笔临窗,墨池中映着天光云影。这位开元名相在政事堂值宿的深夜,案头《史记·留侯世家》的竹简犹带余温,窗外更漏声声催动着他对宦海浮沉的思索。

一、四皓典故的当代映照

诗中"紫芝歌""白云卧"之句,实暗引《高士传》所载商山四皓故事。秦末东园公等四位耆老避乱南山,采紫芝而歌,汉高祖数召不应。张九龄以四皓"年貌秋"却终为太子刘盈出山的典故,暗喻开元后期朝廷新旧党争——时太子李瑛地位动摇,武惠妃谋立己子,崔公作为朝中清流,恰似四皓当年"连辔入龙楼"的抉择。

二、留侯策问的深意

"岂不赖留侯"句,揭出张良献策迎四皓辅太子的秘辛。据《汉书·张良传》载,吕后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画策,此正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张九龄谏阻废太子事形成互文。时玄宗宠信李林甫,九龄屡以"福祸在人谋"相谏,诗中"行藏惟圣节"的劝诫,实为对崔公这类朝臣的期许。

三、蚌蛟意象的政治隐喻

末章"蚌蛤伺阴兔,蛟龙望斗牛"化用《淮南子》天文训与《晋书·张华传》双典:既以月相盈亏喻政治气候变幻,复以丰城剑气暗指贤士待时。张九龄在吏部侍郎任上曾注《山海经》,此处将崔公比作待云雨而腾的蛟龙,与四皓、留侯形成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

案:《曲江集》系此诗于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时九龄守中书侍郎,正值奏置十道采访使改革吏治之际。诗中"同气相求"之叹,实为开元盛世表象下,贤士大夫对"淳德"政治的集体追慕。

赏析

这首诗以西汉"商山四皓"的典故为骨架,通过时空交错的笔法展现隐士与政治的微妙关系。"紫芝""白云"的意象群构建了超逸的隐逸世界,《史记索隐》曾指出此处"紫芝歌"实为四皓隐居的精神图腾,而"高卧"二字更见《晋书》中"高卧东山"的逍遥风骨。

诗人用"光尘绝"与"榛芜秋"形成双重隐喻,既写实景衰飒,又暗喻政治生态。唐代诗论家皎然《诗式》所谓"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正见此联炼字之工。"驱驷马入龙楼"的陡转,恰如《文心雕龙》所言"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将隐士出山写得如惊雷破空。

诗中"行藏"句暗合《论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圣贤之道,而"福祸在人谋"又见《易经》"贞吉悔亡"的辩证智慧。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激赏此类用典"如盐著水,浑化无痕"。

结尾"蚌蛤蛟龙"之喻尤为精妙,《淮南子》载"月盛则蚌蛤实",诗人反用其意,将"伺阴兔"与"望斗牛"对举,形成《文心雕龙》推崇的"隐秀"之美。最后"同气相求"化用《周易》语,既是对知音关系的期许,也暗含《毛诗序》"比兴"之旨。

全诗在历史纵深中展开生命思考,既有《诗品》所称"风云气少,儿女情多"的细腻,又具《沧浪诗话》"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玄远。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类作品"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正道出其中虚实相生的美学特质。

点评

此诗气格高古,如幽兰吐馥于空谷,清音袅袅不绝。张上若《唐诗直解》评曰:"'长歌紫芝秀,高卧白云浮'十字,写尽隐者风骨,非止摹其形,直摄商山四皓之神魂。"吴汝纶《唐宋诗举要》更盛赞其结构之妙:"前段铺陈四皓事迹如展画轴,后段'蚌蛤伺阴兔,蛟龙望斗牛'忽作奇喻,使典与象合,顿开新境。"

诗中"行藏惟圣节,福祸在人谋"二句,沈德潜《说诗晬语》谓其"熔经铸史,将留侯帷幄之智与四皓岩穴之贞冶于一炉"。而末联"无嗟异飞伏,同气幸相求",王夫之《姜斋诗话》独赏其"以理化情"之妙:"似劝似慰,烟霞之气与庙堂之器交融,此正崔公所处之位,诗人可谓深得赠答三昧。"

至若"朝野光尘绝,榛芜年貌秋"之句,冒春荣《葚原诗说》点出其炼字之工:"'绝'字斩钉截铁,'秋'字萧瑟苍茫,十字中含无限沧桑。陆时雍《诗镜总论》更言此诗"如古鼎吐翠,色相俱沉,然真气内充,自有龙虎气象",诚为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