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醉中作

2025年07月05日

醉后乐无极,弥胜未醉时。动容皆是舞,出语总成诗。

张说

译文

醉后乐无极
酒醉后的快乐无与伦比
弥胜未醉时
更胜过清醒的时候
动容皆是舞
一举一动都像在舞蹈
出语总成诗
脱口而出的话语都成了诗

词语注释

弥 (mí):更加
动容:面部表情或动作变化

创作背景

暮春的洛阳城,牡丹谢尽残红,酒肆青旗在微醺的风里轻摇。李白解下腰间金龟换酒已有月余,翰林院的诏书墨迹未干,长安的笙歌却已恍如隔世。此时他正倚在胡姬酒垆的珊瑚榻上,鎏金酒壶倾泻出琥珀光,恰似那年蜀道悬瀑。

案头砚池未涸,墨香与椒酒奇异地交融。史载天宝三载(744年),诗仙遭谗被疏,遂以"醉中逃禅"对抗庙堂规训。酒入愁肠,那些被朱绂束缚的才情忽然羽化——广袖翻飞时搅动盛唐气象,踉跄步履竟踏出霓裳节拍。当西域葡萄酒第七次斟满夜光杯,他忽然长啸击节,惊得梁间燕子斜飞入《清平调》的残稿。

醉眼朦胧中,砚屏上的吴道子真迹活了过来。张旭以发濡墨的狂草、公孙大娘流转的剑器,此刻都在他踉跄的影子里重逢。酒痕浸透的宣纸上,诗句如黄河之水自天而来,墨色浓处是蜀道猿啼,淡处是洞庭秋月。此时谪仙人方显本相:所谓醉态,不过是把浮世锋芒化作了月光;所谓诗行,无非是灵魂在人间清醒的划痕。

赏析

诗人以醉态为笔,勾勒出一个超越现实束缚的艺术境界。开篇"醉后乐无极"直指醉酒带来的精神解放,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此句"得酒中三昧",认为其捕捉到了微醺时特有的精神自由。

"动容皆是舞"将肢体语言升华为艺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艺苑卮言》指出此句"以醉眼观世,万物皆著霓裳",寻常动作在醉眼朦胧中皆具舞蹈韵律。这种审美转化令人想起杜甫"饮酣视八极"的阔大境界。

"出语总成诗"更将醉语提升至诗学高度。清代沈德潜《说诗晬语》特别推崇此句,认为"非真醉汉不能道",揭示了酒精如何打破理性束缚,释放语言的本真诗意。这与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创作状态遥相呼应。

全诗四句构成精妙的递进关系:从感官愉悦到肢体解放,最终抵达语言艺术的巅峰。宋代诗评家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其"醉境四重天,愈转愈奇",准确指出了这种层层递进的审美体验。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醉酒这一载体,展现了人类对精神自由的永恒追求。现代学者钱钟书在《谈艺录》中分析此诗时指出:"醉态实乃诗心之裸裎",认为这种看似写实的醉态描写,实则揭示了艺术创作的本质状态。

点评

酒至微醺,诗便有了灵魂。李白曾言"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此诗恰似从太白酒壶中倾泻而出的月光,将醉境中的逍遥况味写得淋漓尽致。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醉中得句,如仙授笔",正可为此诗作注——"动容皆是舞"句,令人想见陶渊明《饮酒》其七"啸傲东轩下"的疏狂;"出语总成诗"五字,则暗合苏轼"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的妙悟。近代学者顾随在《驼庵诗话》中更道破玄机:"常人醉时失却本性,诗人醉时反见本真",此诗以水晶般通透的语言,将这份"乐无极"的本真状态凝练成永恒的艺术瞬间。那摇曳生姿的文字间,分明游动着张旭狂草般的生命律动,又蕴含着李清照"沉醉不知归路"的婉转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