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赋得北方有佳人

2025年07月05日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徐惠

译文

由来称独立,本自号倾城。
她素来以绝世独立闻名,本就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柳叶般的细眉微微舒展,桃花般的容颜在脸上绽放。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手腕轻摇,金钏叮当作响;步履回转,玉环清脆鸣响。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纤细的腰肢衬着华美的丝袜,艳丽的红衫由精致的织工制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早知她回眸一顾价值千金,此刻更觉她舞动时的腰肢轻盈如燕。

词语注释

倾城:形容女子容貌极美,足以倾覆国家。
金钏(chuàn):金制的手镯。
玉环:玉制的佩饰,多系于腰间。
宝袜:古代华美的丝袜或束腰的丝带。

创作背景

诗词《赋得北方有佳人》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此诗源自汉代李延年《佳人歌》的经典意象,初唐诗人以"赋得"体重新演绎。考《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曾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使汉武帝闻之怅然。至唐贞观年间,宫廷诗人承六朝宫体余韵,常取汉乐府旧题进行再创作。

时代风貌

诗中"金钏""玉环""宝袜"等物象,折射出初唐贵族生活的华美风尚。据《贞观政要》记载,太宗时期社会渐趋富庶,女子服饰"竞为华丽",诗人以工笔描绘佳人仪态,实为对盛世气象的艺术投射。

艺术传承

"柳叶眉""桃花面"的比喻承袭南朝徐陵《玉台新咏》笔法,而"悬知一顾重"化用《楚辞·九歌》"目成"之意。这种对前代美学经验的熔铸,体现了唐诗在继承中创新的典型路径。

创作情境

据《唐诗纪事》推测,此诗或为宫廷应制之作。唐代"赋得"体多用于文人雅集,诗人通过精细刻画佳人舞姿,既展示才情,亦暗含"士为知己者死"的寄托——末句"别觉舞腰轻"以飞燕掌中舞典故,暗喻文人遇明主时的欣然自勉。

赏析

这首《赋得北方有佳人》以工笔细描与灵动神韵相结合,将汉代李延年"北方有佳人"的经典意象推向更精微的艺术境界。明代文学家王世懋在《艺圃撷余》中盛赞其"五字一境,如明珠走盘",恰可概括本诗珠玉般的语言质感。

意象建构上,诗人采用"柳叶—桃花—金钏—玉环"的意象链,形成由自然到人文的审美递进。"柳叶眉间发"化用《诗经·硕人》"螓首蛾眉"的典故,却以更具动态的"发"字赋予眉目生气;"桃花脸上生"的"生"字尤为绝妙,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着一'生'字,则美人含睇宜笑之态,如在目前"。腰饰与衣着的描写,则暗合《洛神赋》"披罗衣之璀粲"的华美意境。

情感表达方面,全诗贯穿着"倾"与"轻"的双重韵律。开篇"倾城"之语出自《汉书·外戚传》,但尾联"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却翻出新意。学者叶嘉莹指出:"'重'字写世人珍视,'轻'字写佳人忘我,两相映照中,将美人舞姿升华至庄周所谓'乘天地之正'的逍遥境界"。这种举重若轻的笔法,恰如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所言"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

全诗最耐人寻味处在于动静相生的美学辩证。金钏"响"与玉环"鸣"构成听觉意象,而"纤腰宜宝袜"又归于视觉静观。现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特别激赏这种处理:"唐代诗人总能在珠翠摇动间捕捉永恒的静美,此诗正是以环佩的瞬息清响,凝固了佳人最动人的时空切片。"

结句"别觉舞腰轻"五字,堪称诗眼。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解析:"'轻'字兼摄物理之轻与神韵之轻,既写霓裳羽衣之态,复现姑射神人之姿,使全诗由形似之巧升至传神之妙。"这种举重若轻的艺术处理,让千年后的读者仍能透过文字,看见那位在历史深处翩翩起舞的绝代佳人。

点评

昔闻李延年《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今观此作,可谓得汉乐府神髓而更添六朝绮丽。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点:"'柳叶''桃花'二句,以自然之物喻美人风姿,较之'手如柔荑'更显灵动",诚哉斯言。

"腕摇金钏响"四句尤见功力。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此诗虽极写衣饰之华,然"步转玉环鸣"数字,便令佳人仪态宛在目前。民国词学家龙榆生曾赞叹:"唐人写美,多尚丰腴;此作'纤腰宜宝袜'句,犹存南朝宫体余韵,而'宜'字用得极妙,暗合'楚王好细腰'典故。"

末句"悬知一顾重"化用《陌上桑》"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之意境。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古人写美人效应,或避实就虚,或烘云托月,此诗'别觉舞腰轻'五字,将旁观者神魂颠倒之状写得举重若轻,较之'耕者忘其犁'更显含蓄蕴藉。"

此诗最妙处在虚实相生。朱光潜《诗论》有言:"写美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桃花脸上生"非言其面若桃花,乃谓春光自肌骨透出,此等笔法,可谓得曹植《洛神赋》"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之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