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未央宫,金井梧桐飘落最后一片黄叶时,长门殿的罗帷在寒风中轻轻颤动。汉武帝建元年间,陈阿娇皇后被废迁居长门的典故,化作诗家笔下永恒的叹息。班婕妤《团扇诗》的余韵尚未散尽,李太白这首《长门怨》已将两代宫怨叠印成凄美的双重镜像。
"柏梁台"的典故源自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建造的柏梁台,当年陈皇后曾在此与武帝联句赋诗。而"昭阳殿"的琉璃瓦上,正映照着赵飞燕姐妹的翩跹舞影。太白以建筑意象为经,以"旧爱新宠"为纬,织就一幅宫闱沧桑图。考《汉书·外戚传》载,陈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后,终因无子与巫蛊事废居长门,千金买赋的传说里,藏着多少团扇见捐的隐喻。
"守分辞芳辇"五字,暗合班婕妤辞辇的典故。建始元年(前32年),汉成帝欲与班婕妤同辇游后庭,这位贤妃却以"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婉拒。太白将相隔百年的两位女子命运并置,让历史的回响在"含情泣团扇"的意象中达成共鸣。南朝徐陵《玉台新咏》收录的《怨诗》自序云:"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这柄被秋凉遗弃的纨扇,从此成为宫怨诗的永恒符码。
"歌舞荣"与"诗书贱"的强烈反差,揭开宫廷荣辱的无常本质。《西京杂记》记载陈皇后曾以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作《长门赋》,这位曾以才情得宠的皇后,最终在"颓恩诚已矣"的绝唱中,尝到"覆水难收"的苦涩。太白巧妙化用《后汉书·何进传》"覆水不收"典故,将姜太公马氏改嫁的民间传说,升华为对帝王恩情本质的深刻洞察。长门宫阶前凝结的露珠,映照着无数被雨打风吹去的石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