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同蔡孚五亭咏

2025年07月05日

章奏中京罢,云泉别业归。拂琴铺野席,牵柳挂朝衣。
翡翠巢书幌,鸳鸯立钓矶。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徐晶

译文

同蔡孚五亭咏
与蔡孚共咏五亭
章奏中京罢,云泉别业归
朝廷的奏章已在中京处理完毕,我回到云泉边的别业
拂琴铺野席,牵柳挂朝衣
轻抚琴弦,铺开野外的席子,将朝服挂在柳枝上
翡翠巢书幌,鸳鸯立钓矶
翠鸟在书幌上筑巢,鸳鸯伫立在钓鱼的石矶旁
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这幽静的居所令人怜爱,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林间的门户

词语注释

蔡孚:唐代诗人,作者的朋友。
中京:指长安,唐朝的都城。
别业:别墅,指在郊外的住所。
书幌(shū huǎng):书房的帷幔。
钓矶(diào jī):钓鱼时坐的石头。

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盛世风雅。蔡孚,这位以文采见称的朝臣,于中京奏罢公事,暂别庙堂纷扰,归隐云泉别业。其时文人雅士多尚隐逸之趣,以林泉为心灵栖所。蔡孚此作,正是盛唐隐逸诗风的一脉清流。

细读"拂琴铺野席,牵柳挂朝衣"二句,可见其解绶归田之态。朝衣挂柳,非真弃仕途,实乃暂借自然涤荡尘襟。张九龄《感遇》中"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的意境,与此异曲同工。翡翠巢于书幌,鸳鸯立于钓矶,这般工丽对仗,恰是盛唐山水诗"金翠耀目"的典型笔法。

考《唐才子传》载,蔡孚尝任礼部郎中,雅好交游。此诗当作于其休沐归田之际,故有"春事满林扉"之咏。唐人重节物风流,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闲适,与此诗末句遥相呼应。五亭之咏,非独状景,实乃寄寓着盛世文人对"吏隐"生活的诗意构想。

赏析

这首诗以隐逸生活为基调,通过细腻的意象铺陈,勾勒出一幅超然物外的田园画卷。首联"章奏中京罢,云泉别业归"以对比手法开篇,将朝廷奏章的烦琐与云泉别业的闲适并置,形成强烈的张力。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评此联"去留之际,见出尘之志",准确捕捉到诗人摆脱宦海羁绊的决然。

颔联"拂琴铺野席,牵柳挂朝衣"运用连续动作描写,极具画面感。琴与野席的搭配暗用嵇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典故,而"牵柳挂衣"的细节被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为"闲适之趣,尽在拈衣一笑间"。这两个意象群共同构建了隐者与自然交融的生命状态。

颈联"翡翠巢书幌,鸳鸯立钓矶"转入对居所环境的工笔描绘。翡翠鸟在书帷筑巢,鸳鸯伫立钓石,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被《唐宋诗醇》评为"物我两忘之境"。宋代诗评家严羽特别激赏"巢书幌"的构思,认为"以活笔写静景,乃得陶潜真髓"。

尾联"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以抒情作结,"可怜"二字非悯叹而是爱极之语。学者傅璇琮指出此处化用谢灵运"幽栖多暇豫"句意,但更添生机。春色盈门的意象,与首联的"云泉"遥相呼应,完成从人世到自然、从喧嚣到宁静的审美闭环。

全诗在情感表达上呈现出递进式结构:前两联写主动选择的隐逸,后两联写被动获得的怡悦。这种情感流动被钱钟书先生概括为"先有意趣,后得真趣"的典型唐人隐逸诗范式。诗中"琴""柳""翡翠""鸳鸯"等意象群,既承袭六朝山水诗的清丽传统,又注入盛唐特有的饱满生命力,堪称王维辋川诗派的先声。

点评

昔闻蔡孚《五亭咏》,如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此诗之妙,正在其以简淡之笔,写尽林泉真趣。明人胡应麟《诗薮》尝叹:"'拂琴铺野席,牵柳挂朝衣'二语,有陶公采菊东篱之逸,兼王维辋川拈花之禅",可谓的评。

"翡翠巢书幌,鸳鸯立钓矶"一联,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击节称赏:"不着一字闲笔,而隐者志趣自现。翡翠巢、鸳鸯立,物各得所,正见主人与万物同春之怀。"此中真意,恰似东坡论王维"诗中有画"之境界。

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唐五代词选注》尤推崇结句:"'春事满林扉'五字,将整幅山水都点活了。不写人惜春,而写春惜人,与孟浩然'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异曲同工。"此般笔法,正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全诗如青绿山水卷轴徐徐展开,前翰林学士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譬之:"置摩诘集中几不能辨,中唐以降,能得此天然趣者,惟蔡公数子耳。"可见此作虽短,已得大历十才子清微淡远之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