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赠温驸马汝阳王

2025年07月05日

畴昔承馀论,文章幸滥推。夜陪银汉赏,朝奉桂山词。
梁邸调歌日,秦楼按舞时。登高频作赋,体物屡为诗。
连骑长楸下,浮觞曲水湄。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
忆昨陪临泛,于今阻宴私。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
都尉朝青阁,淮王侍紫墀。宁知倦游者,华发老京师。

徐晶

译文

畴昔承馀论,文章幸滥推。
往昔承蒙您的赞誉,我的文章有幸得到推崇。
夜陪银汉赏,朝奉桂山词。
夜晚陪您共赏银河,清晨为您献上桂山诗篇。
梁邸调歌日,秦楼按舞时。
在梁王府中调歌弄曲,于秦楼之上按节起舞。
登高频作赋,体物屡为诗。
登高望远常作赋咏怀,体察万物屡赋新诗。
连骑长楸下,浮觞曲水湄。
并马骑行在长楸树下,曲水边流觞共饮。
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
北堂留宿尊贵宾客,南陌相送美好时光。
忆昨陪临泛,于今阻宴私。
回忆昔日陪您泛舟,而今却阻隔了欢宴。
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
又见冬雪覆盖大地,三度夏花盛开。
都尉朝青阁,淮王侍紫墀。
都尉朝拜于青阁,淮王侍立在紫墀。
宁知倦游者,华发老京师。
谁知我这倦游之人,白发苍苍老于京城。

词语注释

畴昔(chóu xī):往昔,从前。
馀论(yú lùn):指别人的评论或赞誉。
滥推(làn tuī):过度推崇,这里是谦辞。
银汉(yín hàn):银河。
桂山(guì shān):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美好的诗篇。
梁邸(liáng dǐ):梁王的府邸。
秦楼(qín lóu):秦地的楼阁,泛指歌舞之地。
长楸(cháng qiū):高大的楸树。
浮觞(fú shāng):古代饮酒时让酒杯浮于水上,随流而下。
曲水湄(qū shuǐ méi):弯曲的溪水边。
紫墀(zǐ chí):宫殿前的台阶,因涂成紫色,故称紫墀。
华发(huá fà):白发。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长安城,朱雀大街的槐花正簌簌落在驸马都尉的锦袍上。王维执笔写下这组赠汝阳王李琎的排律时,天宝三年的春风正吹过曲江池畔的柳枝。作为盛唐最负盛名的宗室文人,李琎不仅以"汝阳三斗始朝天"的豪饮闻名,更是玄宗亲赞"谪仙"的雅士。

在"夜陪银汉赏,朝奉桂山词"的唱和中,我们看见唐代贵族文学沙龙的剪影。那些在梁孝王邸调歌、秦穆公楼按舞的典故,暗喻着开元时期宫廷艺术的繁盛。驸马府邸的连骑游宴,曲水流觞的雅集,恰似《兰亭集序》在盛唐的回响。王维特意选用"登高频作赋"的建安风骨,与"体物屡为诗"的齐梁精工相融,正是对这位兼具建安气骨与南朝才情的宗室诗人的礼赞。

当"三见夏花滋"的光阴流转至天宝末年,曾经"淮王侍紫墀"的荣宠已成追忆。安史之乱的狼烟中,晚年的王维与李琎相对华发,那些"北堂留上客"的鎏金岁月,终化作"华发老京师"的惘然。这组排律遂成为盛唐文人交游史的珍贵注脚,在工整的骈俪间,凝固着开元天宝年间最后的文化辉光。

赏析

这首诗以典雅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温驸马汝阳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岁月流逝带来的怅惘。整篇作品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往昔欢愉的追忆,又有对当下阻隔的感慨。

意象的精心构筑
诗中"夜陪银汉赏,朝奉桂山词"二句,以"银汉"喻指宫廷宴饮的华美,"桂山"暗喻才情的高洁,构建出清雅脱俗的意境。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特别指出:"徐彦伯善用天文地理意象,将寻常应制诗写出仙气飘然之感"。后续"梁邸调歌"、"秦楼按舞"等典故的运用,更将往日交游的雅致场景描绘得如在目前。

情感的层递深化
前八句通过"连骑长楸"、"浮觞曲水"等欢宴意象,铺陈出浓烈的怀旧之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在《大历诗风》中分析:"'北堂留上客,南陌送佳期'一联,以空间对仗浓缩时间跨度,暗含人生聚散的永恒命题"。后六句笔锋陡转,"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通过季节更迭的意象,将三年阻隔的沧桑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结句的深沉力量
末句"宁知倦游者,华发老京师"堪称诗眼,学者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评点:"以反问句式收束全篇,使个人迟暮之叹升华为对仕宦浮沉的哲学思考"。白发与京师的意象对比,既具视觉冲击力,又饱含人生况味。

全诗遵循"昔乐-今忧"的经典结构,但通过时空意象的巧妙穿插(如冬雪/夏花的四季并置),突破了普通应酬诗的格局。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称此诗"抚今追昔而不流于哀怨,得应制体之正",准确道出了其情感表达的节制之美。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驸马宴游之作,能于华贵中见萧散,铺陈处含遥思。'梁邸调歌''秦楼按舞'二联,风华流丽而不失雅正,真王府手笔也。"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评曰:"'登高频作赋,体物屡为诗'十字,道尽文人三昧。后段'再看冬雪满,三见夏花滋',以时序更迭写宦游之感,温厚得风人之旨。结句'华发老京师',蓦收繁华,如闻铜驼荆棘之叹。"

当代古典文学研究大家袁行霈先生特别指出:"此诗最妙处在虚实相生。前十二句极写王府盛宴、诗酒风流,后六句忽转羁旅之思,'北堂''南陌'之乐与'倦游''华发'之慨形成强烈张力,深得《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