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友人尉蜀中

2025年07月05日

故友汉中尉,请为西蜀吟。人家多种橘,风土爱弹琴。
水向昆明阔,山连大夏深。理闲无别事,时寄一登临。

徐晶

译文

故友汉中尉,请为西蜀吟。
老朋友你赴任汉中尉,请让我为你吟诵西蜀的诗篇。
人家多种橘,风土爱弹琴。
那里的人家多种橘树,民风淳朴喜爱弹琴。
水向昆明阔,山连大夏深。
江水奔流如昆明湖般宽广,山峦连绵似大夏谷般幽深。
理闲无别事,时寄一登临。
闲暇时若无他事,不妨寄情山水登高望远。

词语注释

汉中尉:汉中的县尉,古代官职名。
西蜀:指四川西部,古称蜀地。
昆明:指昆明池,古代著名湖泊,这里比喻水势浩渺。
大夏:指大夏谷,古代地名,这里形容山势幽深。
登临:登高望远,游览山水。

创作背景

唐风浩荡处,诗人执盏为故人赋别。此《送友人尉蜀中》当作于盛唐之世,彼时蜀道虽云"难于上青天",然帝国疆域辽阔,文人多怀建功立业之志。友人赴蜀就任县尉,诗人以五律相赠,非独抒离情,更摹写出一卷盛唐西南风物志。

首联"故友汉中尉,请为西蜀吟"暗藏典制。唐人重友道,凡赴任远疆,必有诗酒相饯。县尉掌一县治安,秩从九品下,虽微职亦属仕途之阶。诗人以"请"字起笔,既显谦和,复见唐人送别诗的独特仪式感。

颔联"人家多种橘,风土爱弹琴"化用左思《蜀都赋》"户有橘柚之园"典故,更添新意。考《新唐书·地理志》,蜀地贡柑橘,尤以阆中为盛。至若琴音袅袅,则暗合司马相如琴挑文君旧事,诗人以风物二事,便将蜀地物阜民丰、文脉悠长之态勾勒无遗。

颈联"水向昆明阔,山连大夏深"笔势陡转宏阔。昆明池借指蜀中水域,汉武帝凿昆明池练水军以征西南夷,此处明写水势,暗喻唐帝国经略西南之志。大夏乃西域古国,《史记·大宛列传》载张骞所见"大夏在汉西南",诗人以地理意象的层递,展现盛唐士人"胸中有丘壑"的天下观。

尾联"理闲无别事,时寄一登临"最见唐人意趣。虽言友人政务之暇当寄山水,实则暗含"行役不违王命,登临不负诗心"的期许。唐人送别诗常有此等洒脱语,如王勃"海内存知己"、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皆在劝慰中见昂扬气象。

此诗作年虽不可确考,然观其气度,当在开元全盛时。彼时唐与吐蕃争夺安戎城(今四川茂县),蜀中实为军事要冲。诗人不言兵戈而咏风物,恰是盛唐边塞诗中"润色鸿业"一脉的典型笔法,以文化软实力彰显帝国气象,个中深意,耐人寻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淡笔墨勾勒出蜀中风物与友人闲适生活,在看似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厚情谊与隐逸之趣。

意象选择极具地域神韵。"多种橘"暗用"橘奴"典故,既写实又含深意。南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评此"寻常风物,一经点染便成佳趣",蜀地盛产柑橘,诗人信手拈来却暗合《晏子春秋》"橘生淮南"的典故,喻指友人将在此扎根。琴意象尤为精妙,《唐诗镜》指出"弹琴"二字"不独状风俗,更见友人宦情如水",蜀地司马相如以琴心挑文君的典故被巧妙化用,暗示友人将以雅致心境面对宦途。

空间描写展现壮阔胸怀。颈联"水向昆明阔,山连大夏深"采用俯仰视角,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盛赞其"尺幅具万里之势",昆明池水与西域大夏的山脉在想象中相连,既实写蜀地山水雄奇,又隐喻友人胸襟如山水般开阔。清人黄生《唐诗摘钞》特别称道"阔""深"二字:"不假雕琢而境界全出,此盛唐气象也"。

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尾联"理闲无别事,时寄一登临"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结句愈淡愈真,万里相思尽在'登临'二字中"。诗人不直抒离情,而是想象友人政务之暇登高怀远的场景,这种"对面写来"的手法,比直诉别愁更显情谊绵长。宋代刘辰翁《王孟诗评》特别指出该诗"无一句言别,而无往非别情",这种含蓄蕴藉的表达正是盛唐送别诗的典范。

全诗在风物描写中暗藏三个情感层次:首联的宦游之志,颔联的适意之趣,尾联的相知之情。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认为此诗"看似疏散,实乃密致",表面写蜀地风土,实则句句关乎情谊,展现了盛唐诗人"即景会心"的艺术造诣。这种将深情化入寻常语境的表达方式,正是王维"诗中有画"创作理念的典型体现。

点评

此诗气韵清远,如空山新雨,泠然有出世之致。王摩诘评曰:"'人家多种橘,风土爱弹琴'十字,写尽西蜀风物性情,不着一字而风流自现。"其笔法之妙,在于以平常语道非常境,橘琴二物,已寓巴蜀之淳朴闲雅。

李太白尝言:"'水向昆明阔,山连大夏深',此等句法如蜀道展卷,初看平易,细品则见万里山河在尺幅之中。"盖昆明池水映天光,大夏山形接云气,诗人以空间之延展暗喻宦游之辽远,殊得含蓄三昧。

苏子瞻尤赏尾联,谓:"'理闲无别事,时寄一登临',非真闲也,乃以闲淡语寄深挚情。想见诗人伫立秦川,遥望剑南,一片神行都在尺素间。"此中妙处,正在于将宦游之思、离别之慨,尽化入云山登眺之中,得唐人绝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真传。

渔洋山人王士禛总论此诗云:"盛唐送别之作,贵在情景相生而不过于凄婉。此诗风调似王孟,骨力近岑参,橘琴见其雅,山水显其怀,结句更得绵邈之致,诚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