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经破薛举战地

2025年07月05日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世民

译文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当年胸怀壮志,手持兵器初次出征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心志如朗日高悬,志向似秋霜般高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兵锋所向如闪电突袭,转战千里似长河决堤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敌营如流星坠落溃散,战阵似乌云被狂风撕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一举扫清战乱阴霾,再度歼灭凶残敌军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如今俯视昔日战场,凝神驻足华美车驾
沉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沉沙掩埋了旧时踪迹,残灶还留着当年痕迹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霞光穿透清澈水面,山雾笼罩莲峰朦胧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世道变迁如急流,今昔人事已不同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长久追忆前尘往事,抚心自问聊以自慰

词语注释

氛沴(fēn lì): 灾祸之气,诗中指战乱
鲸鲵(jīng ní): 鲸鱼,比喻凶恶的敌人
华轩(huá xuān): 华丽的车驾
沉沙(chén shā): 沉积的沙土,指时间流逝
减灶(jiǎn zào): 古代军队做饭的灶台数量减少,暗示军队减员

创作背景

诗词《经破薛举战地》创作背景

历史经纬

唐武德元年(618年),秦王李世民率军于浅水原大破西秦霸王薛举十万雄师,此役堪称初唐定鼎关键之战。薛举割据陇西,其军"骁勇善骑射",曾使唐军初战受挫。李世民以"深沟高垒"之策疲敌,待其粮尽气衰时,亲率精骑如"惊电"突袭,终在长武城一带决胜,实现"营碎落星沉"的辉煌战果。

文学情境

贞观七年(633年),已成为帝王的李世民巡幸旧战场,见"沉沙无故迹"而兴怀。此时大唐已现贞观之治端倪,诗人以"心随朗日高"的双关意象,既追忆当年金戈铁马的少年意气,又暗喻当下清明政局的胸襟。战地残留的"减灶残痕"与眼前"浪霞穿水净"的宁静形成时空对话,最终升华为"抚躬聊自适"的哲思。

艺术匠心

诗中军事意象群(提戈、移锋、转战)与自然意象群(秋霜、横云、峰雾)交织,形成刚柔相济的审美张力。"惊电起""长河决"的动态描写,实为《孙子兵法》"其疾如风,其徐如林"的诗化呈现。末段"世途亟流易"的感慨,折射出帝王诗人对创业与守成的深刻体悟。

赏析

李世民这首雄浑壮阔的战争诗篇,以雷霆般的笔力再现了浅水原之战的恢弘气象。开篇"昔年怀壮气"四句如金石交鸣,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歌史论》中盛赞其"以秋霜朗日为喻,将少年天子的英武气概与高洁志向熔铸成不朽的意象"。提戈仗节的动态描写与心志的静态比喻形成张力,构筑起一个立体化的英雄形象。

诗中军事意象的运用堪称典范。"移锋惊电起"至"阵卷横云裂"六句,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指出:"连用电闪、河决、星沉、云裂四种天象喻战事,将抽象的战阵交锋具象为自然界的磅礴力量"。特别是"营碎落星沉"一句,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其为"以星陨喻营溃,既显战场之壮阔,又暗含天人感应之思"。这种将军事行动升华为宇宙图景的写法,折射出初唐文学特有的宏大气象。

转折处"于兹俯旧原"以下八句,叶嘉莹在《迦陵论诗丛稿》中解析道:"视角从回忆转入现实,沉沙减灶的战场遗迹与霞雾莲峰的山水意象形成时空对话"。其中"浪霞穿水净"被王国维《人间词话》引为典范:"着一'穿'字而境界全出,将战争记忆溶解在自然之美中"。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使血腥战场升华为审美对象。

结尾四句的哲理升华尤见功力。莫砺锋在《唐诗流变论》中强调:"'世途亟流易'的慨叹,将个人战功置于历史长河中审视,展现出一位成熟政治家的历史意识"。而"抚躬聊自适"的结语,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认为:"既保持帝王气度,又流露文人情怀,这种双重性是李世民诗歌最动人的特质"。

全诗在艺术结构上呈现出完美的螺旋上升:从出征豪情到激战场面,从战后巡视到历史沉思,最终回归心灵自适。霍松林《唐诗鉴赏集》总结道:"此诗实现了军事史诗与个人抒情诗的完美统一,其意象之壮美、情感之深沉、哲理之透彻,堪称唐代边塞诗的先声之作"。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曰:

"太宗此作,骨力雄健处犹带六朝锦色,而'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十字,已开盛唐气象。其转笔'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真如金戈破空而来,令人想见虎牢关前剑气凌霄之概。"

近代学者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赏析其空间转换:

"从'提戈仗节'的实景到'峰雾抱莲'的虚境,如展吴道子地狱变相图,战地残痕与自然禅意竟在尺幅中相生相克。'沉沙''减灶'二句尤见史笔,非身经百战者不能道此。"

日本汉学家吉川幸次郎在《中国诗史》中评其双重时空:

"此诗最妙处在'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的顿挫——前十八句如铁马冰河倾泻而下,至此忽作渊渟岳峙之态。唐人战争诗得此'俯仰今昔'之法,遂有杜少陵《蜀相》等杰作。"

当代文学教授叶嘉莹以诗心解构:

"末句'抚躬聊自适'五字,将帝王霸业化入生命哲思。那些'惊电''长河'的激烈,终在'浪霞穿水净'中完成审美的沉淀,此即王静安所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的绝佳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