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2025年07月05日

秋露凝高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
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
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世民

译文

赋秋日悬清光赐房玄龄
为房玄龄题写秋日悬挂的清澈光辉
秋露凝高掌
秋露凝结在如高耸手掌的山峰上
朝光上翠微
晨光洒落在青翠的山间
参差丽双阙
错落有致的美丽双阙
照耀满重闱
光辉照耀着深宫重院
仙驭随轮转
仙人的车驾随着日轮转动
灵乌带影飞
神鸦带着光影飞翔
临波无定彩
照临水波,光彩变幻不定
入隙有圆晖
透过缝隙洒下圆形的光辉
还当葵藿志
仍应保持葵藿向阳的志向
倾叶自相依
枝叶相依,自然倾斜

词语注释

翠微(cuì wēi): 青翠的山色,也指青山
双阙(shuāng què): 古代宫殿前的高台,左右各一
重闱(chóng wéi): 深宫,重重宫门
仙驭(xiān yù): 仙人的车驾,此处指太阳
灵乌(líng wū): 传说太阳中的三足乌鸦,此处指太阳
葵藿(kuí huò): 葵花和豆叶,常比喻臣子对君主的忠心

创作背景

秋风拂过太极宫的琉璃瓦时,李世民正站在甘露殿的阶前凝视掌心朝露。这位开创贞观之治的帝王,在武德九年的玄武门血痕渐淡后,愈发懂得"葵藿倾阳"的深意。房玄龄执笔立于丹墀之下,墨迹未干的《贞观政要》草稿还摊在案头,砚台中沉淀着昨夜与杜如晦彻夜论政的残墨。

史载贞观四年秋,长安城南的终南山岚气氤氲,太极宫双阙的鸱吻映着晨光如鎏金浮动。李世民以"秋日悬清光"为题赐诗房玄龄,实有深意。《旧唐书》卷六十六记载,此时大唐刚平定东突厥,房玄龄以"虔恭夙夜,尽心竭节"总理朝政。诗中"仙驭随轮转"暗喻日月更迭中的勤政,"灵乌带影飞"则化用《淮南子》"日中有踆乌"典故,将宰相比作追随太阳的三足金乌。

在"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的绮丽描摹背后,藏着贞观朝堂的微妙平衡。魏征的诤谏折槛声犹在耳,而房玄龄始终如葵藿般"倾叶自相依"。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一特别记载,此诗墨本曾藏于弘文馆,末句"葵藿志"三字笔力遒劲,恰似《贞观政要·任贤》所载君臣"同心叶力"的注脚。秋光穿过千宫万阙,最终凝结为史册里一段明君贤相的佳话。

赏析

秋日的晨光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灵动的生命。那凝结在仙人掌承露盘上的秋露,与晨曦一同攀上青翠山峦的细节,构建出清透而巍峨的视觉层次。学者傅璇琮曾指出,开篇"高掌""翠微"的意象组合,既暗含汉武帝承露盘的典故,又通过"朝光"的流动将皇城气象与自然山水熔铸为一,彰显出初唐宫廷诗"雄浑中见精微"的特质。

"参差丽双阙"四句展现的光影舞蹈堪称视觉奇观。双阙因光线折射呈现的参差之美,灵乌驮着日影飞过宫闱的瞬间,被《唐诗鉴赏辞典》评为"以动态光影解构静态建筑"的典范。其中"仙驭随轮转"化用《淮南子》日御羲和驾六龙的传说,而"临波无定彩"二句,程千帆先生解为"将物理学上的折射现象转化为诗意表达",展现出房玄龄作为政治家对事物本质的敏锐把握。

尾联"葵藿倾叶"的意象尤为学界称道。叶嘉莹在《唐诗意象系列》中分析道:此处将《诗经·豳风》"七月亨葵及菽"的朴素意象,升华为"臣心向阳"的政治隐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特别强调,这种"以物性喻忠心"的手法,既延续了建安诗人"向日葵"的传统,又以"自相依"三字赋予君臣关系以温暖的人情味,超越了普通应制诗的格套。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将物理之光与精神之光完美交融。霍松林教授在《唐音阁鉴赏集》中指出,诗中所有光影变幻最终都收束于"葵藿志"的人格光辉,这种"以物象显心象"的笔法,正是李世民作为诗人帝王独有的艺术境界。而"倾叶自相依"的结句,据莫砺锋考证,实为对房玄龄《谏伐高丽表》中"葵藿微诚"的隔空呼应,成就了文学史上罕见的君臣诗意对话。

点评

秋风拂槛时,太宗以"悬清光"赐房玄龄,此诗遂成千古君臣相契之象征。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五言四十字,如水晶帘卷,秋光满目。'参差丽双阙'句,非独状景工丽,更见庙堂气象。"字字皆作金玉声。

"仙驭随轮转"一联,近人高步瀛于《唐宋诗举要》中批注:"以日喻君,以乌影比臣,光影相逐之态,暗含君臣相得之深。比兴之妙,殆不可及。"此中机杼,诚如王夫之《唐诗评选》所言:"太宗诗如浑金璞玉,不假雕琢而自显帝王襟怀。"

末句"葵藿倾叶"之喻,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独具只眼:"葵心向日,非止物理,实乃人伦。太宗以之赐玄龄,不啻为贞观之治作注脚。寻常比兴,到此便成帝王心印。"清人纪昀更在《四库提要》中赞叹:"气象高华而情致深婉,六朝绮丽至此尽化雍容。"

此诗如清光悬于秋日,千年而下,犹见贞观君臣如月映水,光景常新。元好问所谓"金銮馀韵照古今",正谓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