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幕低垂的南朝宫廷中,一缕金线般的日光正掠过鎏金鸟架。永明年间(483-493),当十八岁的谢朓以《咏鹦鹉》献于竟陵王萧子良的西邸文会时,谁曾想这纤巧的五言会成南朝咏物诗的绝响?
史载竟陵王"开西邸延才俊",彼时鹦鹉尚是南海贡舶上的珍禽。谢朓笔下"牵弋辞重海"的哀婉,恰与《宋书·夷蛮传》中"扶南国献五色鹦鹉"的记载暗合。诗人以"戢翼雕笼"喻才士之困,实则是永明年间士族子弟的集体写照——他们如这琼州翠羽般,被豢养在建康城的金丝笼里。
"慕侣朝声切"之叹,可在《南齐书·武十七王传》中找到注脚:竟陵王常集文士"昼夜讽咏",而谢朓此时正陷于"竟陵八友"的文人交游与政治漩涡间。末句"相助忆长安"的"长安",非实指秦地,实暗用班固《西都赋》典,道出南朝士人对北方故土的复杂情愫。这只被囚禁的鹦鹉,遂成为永明体诗人精神困境的完美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