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堂堂

2025年07月05日

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
懒正鸳鸯被,羞褰玳瑁床。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

义府

译文

镂月成歌扇
将月光雕琢成歌舞的团扇
裁云作舞衣
剪裁云霞制成翩跹的舞衣
自怜回雪影
独自欣赏如雪回旋的舞姿
好取洛川归
愿效仿洛神踏着凌波归去
懒正鸳鸯被
懒得整理绣着鸳鸯的锦被
羞褰玳瑁床
羞于掀开镶嵌玳瑁的华帐
春风别有意
春风另有一番深长情意
密处也寻香
在幽深处依然寻觅着芬芳

词语注释

镂月:雕刻月亮,比喻制作精美(镂 lòu)
回雪:形容舞姿如雪花回旋般轻盈
洛川:洛水,典出曹植《洛神赋》,代指洛神
褰:撩起、掀开(qiān)
玳瑁:海龟科动物,甲壳可作装饰品(dài mào)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堂堂》创作背景考略

一、宫廷乐舞的绮丽回响

此二联出自唐代教坊曲《堂堂》,属杂曲歌辞范畴。据《旧唐书·音乐志》载,高宗龙朔年间(661-663)新造《堂堂》等曲,"更造歌词,杂以比兴",其曲调婉转,多用于宫廷宴飨。诗中"镂月""裁云"之喻,恰与《教坊记》所述开元天宝时期"三百首皆富艳之曲"的特征相合,折射出初唐至盛唐乐舞艺术由庄重向华美演变的审美潮流。

二、洛神意象的双重投射

"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暗用曹植《洛神赋》典故。考《隋书·音乐志》,炀帝曾命乐工白明达造《斗百草》《泛龙舟》等曲,其中多有模拟汉魏六朝乐府者。此诗将"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洛神形象转化为舞者姿态,既延续了南朝宫体诗的绮靡传统,又融入了唐代乐舞"飘然转旋回雪轻"(白居易《霓裳羽衣歌》)的动态美学。

三、闺阁情思的隐喻表达

下阕"鸳鸯被""玳瑁床"等物象,可见《玉台新咏》遗风。然细究"春风别有意"句,实暗含双重意蕴:表面写闺怨春情,深层或指代乐工歌伎的微妙处境。据崔令钦《教坊记》载,教坊女子"特承恩宠"者方得赐玳瑁珊瑚之器,诗中"羞褰"二字,恰透露出表演者介于矜持与逢迎之间的复杂心理。

四、音乐文学的时空交织

此诗格律已具五言近体雏形,然保留"歌辞体"自由转韵的特点。敦煌写卷P.3911《曲子词》中可见类似结构的舞曲歌词,印证了这类作品作为"声诗"(任半塘《唐声诗》定义)的表演性质。当歌姬执象牙镂月之扇,着轻云裁就的霓裳,于九重宫阙中翩跹时,文字便化作流动的乐舞符号,在盛唐的月光下永恒回旋。

赏析

这首《杂曲歌辞·堂堂》以精妙的意象群构建出旖旎的闺阁情思,堪称初唐宫体诗向盛唐气象过渡的典范。明代诗论家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盛赞其"裁云镂月,尽态极妍",道出了诗歌最显著的艺术特征——以自然意象拟人化的高超手法。

上阕四句宛如一组蒙太奇镜头:"镂月成歌扇"以月光为材质,将清辉锻造成歌女手中的团扇;"裁云作舞衣"则化用《楚辞》"制芰荷以为衣"的意境,将飘渺云霞裁作霓裳。这种超现实的想象,实则暗合《文心雕龙》"神与物游"的创作论。尤其"自怜回雪影"一句,用曹植《洛神赋》"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典故,使舞者身影与洛神意象重叠,最终指向"好取洛川归"的缥缈归宿——既是对神女传说的追慕,亦暗含对现实束缚的超越渴望。

下阕转入更私密的情感空间,"懒正鸳鸯被"与"羞褰玳瑁床"形成微妙互文。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指出:"'懒''羞'二字,曲尽闺中旖旎之态"。绣着鸳鸯的锦被凌乱不整,玳瑁装饰的床帷羞于掀起,这些意象群共同构建出《诗经》"寤寐无为,辗转伏枕"的相思情境。末句"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尤为绝妙,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评曰:"'密处寻香'四字,写尽怀春之幽微"。春风拟人化的"有意"与"寻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生动描摹,更是对内心悸动的隐喻表达。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意象的双重性:月、云、雪、洛川等洁净意象,与鸳鸯被、玳瑁床、寻香等私密意象形成张力。正如近代学者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所言,这类作品"在艳情的外壳下,藏着对生命本真的追寻"。诗人通过器物与自然的交融,将不可言说的情思转化为可触可感的艺术存在,展现出六朝乐府向唐诗美学演进的关键轨迹。

点评

诗词杂曲歌辞品鉴

诗词原文:
"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
懒正鸳鸯被,羞褰玳瑁床。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

名家点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
"『镂月』二句,化工之笔也。以月为扇,以云为衣,非止拟物精妙,更见诗家胸次玲珑。后联『回雪影』三字,暗用曹植《洛神赋》典而浑化无痕,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此中晚唐绮丽余响,然『懒正』『羞褰』四字尤妙。不写情而情致自现,如见美人娇慵之态。结句春风寻香,幽微处暗藏艳思,所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叶嘉莹古典诗学解:
"通篇以物象写人情,『裁云镂月』见其巧思,『回雪洛川』显其高致。后段转入闺阁私语,『密处寻香』一语双关,既承汉乐府《陌上桑》遗韵,复开温庭筠词境先声,真当得『雅艳相济,浓淡适宜』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