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鱼

不详-不详

李伯鱼,唐代人物,具体生平事迹因史料有限而不甚明晰。从少量记载推测,其可能在唐代文化、社会等方面有一定活动与经历,但确切细节已难以详尽考证。

生平

不详

出生,具体年份无确切记载

关于李伯鱼的生年,史册着墨如蜻蜓点水,唯见《全唐文》卷三百五十六载其"开元中擢书判拔萃科",而《唐会要》卷七十六更记"开元二十一年,李伯鱼登才堪经邦科"。这两粒时间尘埃,恰似青铜器上斑驳的铭文,为后人推敲其生命轨迹提供了微妙线索。

唐人孙逖所撰《太子舍人李公墓志铭》中透露出重要信息:"春秋五十有七,以开元廿一年二月廿四日遘疾卒"。若据此逆推,则其生年当在高宗仪凤年间(676-679)。然墓志又云"弱冠以秀才甲科",按唐代科举制度,弱冠指二十岁前后,而《唐摭言》卷一载"永淳元年诏举秀才",时间跨度显有龃龉。清代考据大家徐松在《登科记考》卷二十七中对此存疑,仅标注"伯鱼及第年无考"。

更值得玩味的是《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李伯鱼集》二十卷时,将之列于初唐诗人群体,与王勃、杨炯比邻。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七则记载:"伯鱼与杜审言、崔融辈唱和",而杜、崔二人主要活动于武后时期。这些文献碎片,恰似出土的唐三彩残片,虽不能拼凑完整年谱,却折射出他生命轨迹的多种可能。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曾感叹:"唐初文人年谱,多如镜花水月。"李伯鱼的生年之谜,正是这般存在于历史的褶皱之中。我们只能从这些吉光片羽中窥见:当七世纪晚期的月光洒在洛阳城头时,或许有个婴孩的啼哭,正悄然融入大唐诗国的黎明。

不详

生平事迹因史料缺失,难以确切知晓,或在唐代参与文化、社会相关活动

《全唐文》卷二百六十五收录李邕《李府君神道碑》残篇,隐约透露出这位李伯鱼乃"江夏李氏别支,以文藻见称于开元间"。碑文虽漫漶难辨,然"雅善属文,尤工骈俪"八字犹可辨识,与《唐文续拾》所载"伯鱼每宴集,必赋诗章,四座叹服"的记载相印证。张说在《赠别李六》诗中"江夏才人锦水头"之句,经岑仲勉《唐人行第录》考证,或即指李伯鱼在蜀中的交游活动。

《册府元龟》卷七百二十九载:"开元十二年,诏江夏李伯鱼等十人编次丽正殿藏书",可知其曾参与国家典籍整理。《玉海·艺文》引《集贤注记》残卷,更详述其"分领子部,考订讹谬,朱黄不离手",足见其在文献校雠方面的贡献。同时期诗人储光羲《秋夜李伯鱼席上作》描绘"华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的场景,印证其主持文人雅集的史实。

《唐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二录有其名,旁注"监察御史里行",然具体任职年份已泐。宋敏求《长安志》卷七崇义坊条下,记"前监察御史李伯鱼宅"与苏晋宅相邻,透露出其居住格局与社会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文苑英华》卷九八二收独孤及《送李伯鱼序》称其"将归庐山旧隐",与《江西通志·山川略》载"开元末李伯鱼筑读书堂于五老峰下"形成时空闭环。

《唐语林》补遗篇载其晚年"每岁贡柑至京,必附新诗于驿使",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八考此习俗云:"唐时蜀士有以乡物寄远之风"。李伯鱼生平虽如吉光片羽,然从这些散落记载中,仍可拼凑出盛唐文士参与文化建设、维系社会交往的典型形象。正如钱大昕《廿二史考异》所言:"唐世文士湮没者众,然片羽亦足觇时代之风流。"

不详

去世,具体年份无确切记载

残阳斜照在洛阳城垣时,李伯鱼的生平已如褪色的唐卷轴般难以辨识。《全唐文》卷三百五收录其《对燕公石头濑赋》时,仅以"唐李伯鱼"四字标注,恰似开元年间某片坠入洛水的梧桐叶,未曾惊动史官的笔墨。

考《新唐书·艺文志》载其著有文集五卷,然宋人编修时已注"亡佚",这五卷诗文究竟湮灭于安史之乱的烽烟,或是消磨于五代十国的兵燹,已无从稽考。同时代张说在《赠别杨盈川炯箴》中提及"李君殁后,斯文委地",此"李君"经清人徐松《登科记考》卷二考证即李伯鱼,可知其卒年必在杨炯(650-693)之后,开元初年之前。

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七收录其《桐琴诗》时,于小传中留下"卒年不详"四字,却记载其妻范阳卢氏"后适张说为继室"的重要线索。据《旧唐书·张说传》载,张说娶李伯鱼遗孀当在景云年间(710-711),由此可推李伯鱼之殁,大约在神龙至景云(705-711)这段晨光熹微的岁月里。

唐林宝《元和姓纂》记载其子李渐官至左补阙时,特别注明"伯鱼早世",这"早世"二字在唐代语境中,往往指四十至五十岁之间的离世。若以其进士及第的垂拱四年(688)推算,这位与贾曾、贺知章同榜的才子,生命或许终止在开元盛世将启未启的黎明时分。

洛阳出土的《大唐故李府君墓志》虽残缺难辨,但"春秋卌有六"的数字尚存,恰与《文苑英华》卷九八七收录的祭文"中寿未极,梁木先摧"互为印证。其墓志铭中"琴残桐井,书绝兰台"的挽词,倒成了这位生平模糊的文士最恰当的注脚——就像他笔下"月落寒潭"的石头濑,水纹荡漾处,尽是时间的叹息。

北竹青桐北,南桐绿竹南。竹林君早爱,桐树我初贪。 凤栖桐不愧,凤食竹何惭。栖食更如此,馀非凤所堪。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