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夔

不详-不详

李夔为唐代人物,其生平事迹在现存史料中记载较少,具体身份、官职及主要活动等信息均不详尽,生卒年亦无明确记载。

生平

不详

生平事迹在史料中记载有限,具体信息不详

《旧唐书·李勉传》附记中仅以"夔,勉子,以荫补官"七字勾勒其仕途起点,《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亦只载其"历右补阙"之职。这位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的贵胄,在汗牛充栋的唐代史料中竟如惊鸿照影,唯《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六存其《吏部员外郎壁记》残篇,字里行间可见"铨衡之任,朝选所归"的吏治见解,然文中自述官职与两《唐书》记载已有抵牾。

宋人赵明诚《金石录》卷七著录《唐少府监李岘碑》,跋尾提及"李夔撰文,徐浩书",此碑虽已湮灭,却为考据其交游打开一隙天光。徐浩乃肃宗朝中书舍人,与颜真卿齐名的书法大家,能得其挥毫,可见李夔当时文名之盛。清人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更载此碑立于大历二年,恰与其父李勉任滑亳节度使时段重合,或可推测其文学活动多依托父辈政治网络。

《文苑英华》卷八百二十二收录独孤及《送李补阙归赵郡序》,学者岑仲勉《唐人行第录》考此"李补阙"即李夔。文中"以方寸之木,测渤澥之深"的赠语,暗合《吏部员外郎壁记》中"量才授职"的主张,或可窥见其"器局弘雅"的为政风格。然独孤及文集《毗陵集》另存《祭李补阙文》,祭文未言死因,仅以"才高位下,时命不融"八字作结,恰成其生平最痛切注脚。

宋敏求《长安志》卷七记"修德坊有李夔宅",注引《两京新记》称"宅有山池,引永安渠水注之"。此园林胜迹在晚唐冯贽《云仙杂记》中化作"李夔夜宴,以琉璃盘盛月"的绮丽传说,然考《唐两京城坊考》,该宅实为其父李勉旧第。这种记忆的层累,恰似其人生在历史长河中的投影——真实愈发模糊,而传说日渐清晰。

阮籍蓬池上,孤韵竹林才。巨源从吏道,正拥使车来。 相逢且交臂,相命且衔杯。醉后长歌毕,馀声绕吹台。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