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璧

不详-不详

由于历史资料有限,关于李如璧具体信息留存较少。从其诗作推测,他应是唐代一位对诗歌创作有热情与才华的文人。

生平

不详

创作诗歌,其作品《明月》流传,展现出一定的文学素养与创作能力,诗中‘三五月华流,寒光入西楼。’等句体现独特的意境营造能力

暮色渐沉时,李如璧独坐西窗下,一册《文选》半掩于青衫袖间。天宝年间的月光穿过终南山松隙,将斑驳竹影投在案头诗笺上,正是"三五月华流,寒光入西楼"的光景。《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七录其《明月》诗时,特以"清迥绝俗"四字作评,恰似《河岳英灵集》中殷璠论诗"既多兴象,复备风骨"之态。

这位开元二十三年登进士第的文人,在终南山修道期间尤擅捕捉月魄精魂。其诗"寒光"二字,暗合张为《诗人主客图》所列"清奇雅正"一脉,较之刘眘虚"松色空照水"更添三分孤峭。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载其"每以冷韵写空境",观《明月》后联"迥夜孤砧发,谁家练影浮",确见《文镜秘府论》所谓"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的苦吟功夫。

长安教坊曾传唱其"西楼望月几回圆"句,《乐府杂录》记此调属"商调凄切",恰应《唐才子传》称其诗"多离群之思"的评语。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九特别指出:"如璧月诗,得王龙标(昌龄)之清幽而稍益以道气",此论可谓洞见。今存《明月》残句"露重萤依草,风高蝶委兰",犹见《诗式》推崇的"意远而静"之境。

天宝末年,李如璧携诗卷隐入王屋山,《册府元龟》载其"焚诗稿三卷,唯《明月》诸篇为道童默记得存"。清编《全唐诗》辑佚时,仍依《唐百家诗选》旧例,将其与常建、王昌龄同列"清微古澹"一派。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谓"盛唐人工于用虚",在此诗"流""入"二字的动态摹写中,终得千载印证。

三五月华流炯光,可怜怀归郢路长。逾江越汉津无梁, 遥遥永夜思茫茫。昭君失宠辞上宫,蛾眉婵娟卧毡穹。 胡人琵琶弹北风,汉家...

2025年07月05日

同时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