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麹典设扈从东郊忆弟使往安西冬至日恨不得同申拜庆

2025年07月05日

玉关方叱驭,桂苑正陪舆。桓岭嗟分翼,姜川限馈鱼。
雪花含□晚,云叶带荆舒。重此西流咏,弥伤南至初。

李峤

译文

玉关方叱驭
在玉门关前正叱马前行
桂苑正陪舆
在桂苑中陪伴着车驾
桓岭嗟分翼
桓岭之上叹息兄弟分离
姜川限馈鱼
姜水阻隔,无法共尝鲜鱼
雪花含□晚
雪花飘落,天色已晚(□为缺字)
云叶带荆舒
云彩如叶,带着楚地的舒展
重此西流咏
再次吟咏这西行的感慨
弥伤南至初
更加伤感冬至初临的时分

词语注释

玉关:玉门关,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隘
叱驭:叱马前行,驭指驾驭马匹
桂苑:指宫廷中的园林
陪舆:陪伴车驾,指随行
桓岭:山名,具体所指不详,可能为虚拟地名
分翼:比喻兄弟分离
姜川:姜水,可能指某条河流
馈鱼:赠送鱼,此处指共享食物
云叶:形容云彩如树叶般
荆舒:楚地的舒展,荆指楚国

创作背景

诗词创作背景考略

唐高宗仪凤年间,骆宾王任奉礼郎,适逢冬至祭天大典,朝廷遣使分赴四方宣慰。此诗正作于扈从天子东郊祭祀时,闻胞弟奉使安西都护府,两地相隔,冬至庆贺之期竟不得共叙天伦,遂以诗寄怀。

玉关遥指阳关以西,桂苑则代指长安禁苑,一西一东,兄弟分驰。桓岭用《诗经·唐风》"陟彼岵兮,瞻望父兮"典,暗喻思亲;姜川化用《列女传》姜诗孝母得泉馈鱼事,反衬山川阻隔之憾。颈联"雪花""云叶"既实写长安冬至节候,又暗合《楚辞》"霰雪纷其无垠"的孤寂意象。

考《旧唐书·礼仪志》,冬至日"天子率百官祀昊天于圜丘",而安西都护府距长安七千余里,使者经陇右道出玉门关,恰应"西流咏"之叹。末句"南至初"既点节令,又暗用《周礼》"冬至日在牵牛,景长一丈三尺"典故,将时空之隔化为诗家绵长恨意。

此诗以精工骈对写骨肉离情,在初唐宫廷应制诗中独树一帜。张燮《骆侍御集评》称其"使典如盐著水,伤情似霰沾衣",正道出此作融礼制、地理、天象于离思的独特匠心。

赏析

这首诗以冬至日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弟弟分隔两地的思念之情。诗中"玉关"与"桂苑"的对比,不仅勾勒出地理上的遥远,更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桓岭嗟分翼"一句,借用分翼之鸟的意象,生动地表达了兄弟分离的痛苦,而"姜川限馈鱼"则进一步以鱼书难通的典故,加深了这种阻隔之感。

诗中的自然意象尤为动人。"雪花含□晚"(缺字或为"愁"),以晚雪寄托愁思,营造出凄清的氛围;"云叶带荆舒"则通过云与叶的意象,暗喻兄弟之情如枝叶相连,却因地理阻隔而不得舒展。这种含蓄的表达,使得情感更加深沉绵长。

末联"重此西流咏,弥伤南至初"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以"西流咏"暗指自己身在西方,而"南至初"则点明冬至时节,两者结合,既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深化了对弟弟的思念。正如学者傅璇琮所言:"此诗以节令为引,以地理为线,将兄弟之情写得既含蓄又深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情感驾驭能力。"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意象的巧妙运用,将兄弟之情与节令之感完美融合,堪称唐代思亲诗的佳作。

点评

此诗以冬至日忆弟为经纬,织就一幅"天涯共此时"的怅惘画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曰:"'桓岭分翼'一联,用典入化,如盐著水,将手足隔山川之痛写得凛冽透骨。"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更击节叹赏:"'雪花含□晚'句,空白处最妙,恰似诗人凝噎不能言处,留白处尽是未尽之思。"

"玉关叱驭"与"桂苑陪舆"对举,黄生《唐诗笺注》点出:"一叱一陪,动静相生,使臣之艰辛与京华之雍容如在目前。"而"云叶带荆舒"之句,王夫之《姜斋诗话》谓之:"五字写尽冬至阳生之象,'带'字尤见功力,似见荆楚之地的舒卷云霞皆含暖意。"

末联"重此西流咏,弥伤南至初",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批云:"双绾地理与节令,'西流'暗用《豳风》典,'南至'明点冬至,一暗一明间,家国之思俱在矣。"钱锺书《谈艺录》则独赏其结构:"前六句如屏风叠景,末联忽作收网势,将漫天愁思束于'拜庆'二字,正是唐人所擅的'撒手悬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