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幸白鹿观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驻跸三天路,回旃万仞谿.真庭群帝飨,洞府百灵栖。
玉酒仙垆酿,金方暗壁题。伫看青鸟入,还陟紫云梯。

李峤

译文

驻跸三天路
车驾停驻在通往仙境的三天路上
回旃万仞谿
旌旗回转于万丈深的溪谷之间
真庭群帝飨
在神圣的庭院中,众神享用祭品
洞府百灵栖
幽深的洞府里,百仙安居
玉酒仙垆酿
仙家的炉中酿制着琼浆玉液
金方暗壁题
金色的符方题写在幽暗的石壁上
伫看青鸟入
久久凝望,青鸟飞入仙境
还陟紫云梯
又踏上紫云缭绕的天梯

词语注释

驻跸(zhù bì):帝王出行时停留暂住
旃(zhān):古代的一种旗子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约七八尺
谿(xī):同“溪”,山间小河沟
飨(xiǎng):用酒食款待人,泛指请人受用
垆(lú):古代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
陟(zhì):登高

创作背景

诗词《幸白鹿观应制》创作背景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春,武则天随驾幸白鹿观,应制赋诗。是时大唐国力臻于鼎盛,道风大畅,帝王崇奉老庄之学风靡朝野。白鹿观终南山麓,乃道教十大洞天之首,传为尹喜结草为楼观星望气之地,老子曾于此讲授《道德经》。

历史语境

  1. 政治背景:高宗晚年多病,武则天渐掌朝政,频繁参与祭祀活动以彰显权威。此次巡幸实为"以道统助政统"的政治展演。
  2. 宗教氛围:唐代奉老子为圣祖,白鹿观作为皇室敕建道观,存有相传吴道子所绘《五圣朝元图》,具特殊政治象征意义。
  3. 文学传统:应制诗需"缘情而绮靡,体物而浏亮"(陆机《文赋》语),此作既守"颂圣"之体,又得游仙之趣。

地理考据

诗中"万仞谿"实指观前太乙峪,郦道元《水经注》称其"悬流千丈,泻玉飞霜"。"紫云梯"典出《三洞宗玄》,谓观中通天坛旁凿山为阶,凡七十二级,取应七十二候。

创作情境

当日仪仗自长安启程,经子午道三日抵观。武则天见:

  • 醮坛设九天道场,青铜仙鹤香炉吐雾成云
  • 壁上嵌金版《黄庭经》,乃褚遂良奉敕所书
  • 道士奏《玄真道曲》,青鸾绕殿三匝而去

遂以"玉酒仙垆"暗喻政通人和,"金方暗壁"双关治国良策。末句"紫云梯"之喻,实寄托"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较之寻常应制诗更见深意。

赏析

这首诗以白鹿观为背景,展现了道教圣地的神秘与崇高。诗人通过精炼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仙境般的画卷,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

首联"驻跸三天路,回旃万仞谿"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白鹿观的地理环境。"三天路"暗指道教的三清境,暗示此地与天界相通;"万仞谿"则极言山势之险峻,为全诗奠定了超凡脱俗的基调。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言:"这两句以空间的高度暗示精神的高度,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天际。"

颔联"真庭群帝飨,洞府百灵栖"进一步渲染道教圣地的神圣氛围。"真庭"与"洞府"相对,既指真实的道观建筑,又暗喻神仙居所。学者傅璇琮指出:"'群帝飨'、'百灵栖'的描写,将道教的多神信仰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唐代宫廷道教的繁荣景象。"

颈联"玉酒仙垆酿,金方暗壁题"转入对道观内部细节的描写。"玉酒"与"金方"这两个意象极具道教特色,前者象征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者暗指修炼的秘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评注认为:"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象,将道教炼丹修真的实践活动诗意化,体现了唐代诗人对道教文化的艺术再创造。"

尾联"伫看青鸟入,还陟紫云梯"以动态的意象收束全诗。"青鸟"作为西王母的信使,是道教文学中常见的意象;"紫云梯"则象征着升仙之路。著名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评价道:"结尾两句将实景与想象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在缥缈的仙境氛围中达到高潮,体现了盛唐应制诗特有的恢弘气度。"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正如程千帆先生所言:"将道教意象与山水描写完美结合,在应制诗的框架内展现了独特的宗教审美情趣。"诗人通过对白鹿观的描绘,不仅完成了应制诗的使命,更表达了对道教境界的向往,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侧面。

点评

此篇《幸白鹿观应制》气象恢弘,字字珠玑,诚应制诗之圭臬也。明代诗论家胡应麟于《诗薮》中盛赞:"'真庭群帝飨,洞府百灵栖'二句,仙气蓊郁,直追《云门》乐章,非人境所能道。"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亦评:"'玉酒''金方'一联,典丽精工而不失飞动之致,可见王侯笔底亦具烟霞骨相。"

"驻跸三天路,回旃万仞谿"起笔即见帝王仪仗之盛,以"三天""万仞"作衬,顿生天人交感之境。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有云:"'伫看青鸟入,还陟紫云梯'收束处尤得缥缈之致,青鸟为信使,紫云成天梯,将道教玄思化入绮丽意象,此正应制诗之化境。"全篇对仗精严而气脉流畅,诚如元人方回《瀛奎律髓》所言:"应制之作贵在庄严中含灵动,此诗得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