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传闻有象床》创作背景考略
此诗传为初唐诗人李峤所作,出自《全唐诗》卷五十九,属咏物寄怀之作。其创作背景可溯至唐高宗至武周时期,彼时宫廷盛行华美器物,尤以"象床"为贵胄象征。
一、历史渊源
"象床"典出《战国策·齐策》"孟尝君出行国至楚,献象床",后成为宫廷珍宝代称。唐代《杜阳杂编》载玄宗时"七宝屏风"、"玳瑁象牙之床",与此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妆"相印证,可见初唐至盛唐宫廷器用风尚。
二、创作契机
李峤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曾参与修撰《三教珠英》,得见内府珍玩。诗中"桂筵含柏馥,兰席拂沉香"暗合《新唐书·舆服志》所载"宫中设沉香亭畔宴"的记载,当是目睹宫廷夜宴后所作。
三、诗心寄托
末句"愿奉罗帷夜,长乘秋月光"化用班婕妤《团扇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之意,表面咏物,实则寄托臣子对君王的赤诚。时武周代唐,李峤以"秋月"意象暗喻政治清明的期许,此般隐微笔法,正是初唐宫廷诗的典型特征。
此诗以六朝咏物之工丽,承汉赋铺陈之遗韵,在"珊瑚""沉香"的华美物象中,深藏唐代文人的政治隐喻与生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