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春日游苑喜雨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仙跸九成台,香筵万寿杯。一旬初降雨,二月早闻雷。
叶向朝隮密,花含宿润开。幸承天泽豫,无使日光催。

李峤

译文

仙跸九成台
天子的车驾停驻在九成高台
香筵万寿杯
芬芳的宴席上举杯祝福万寿无疆
一旬初降雨
十天来初次降下甘霖
二月早闻雷
二月里早早听到了春雷的轰鸣
叶向朝隮密
新生的嫩叶朝着晨露舒展得越发茂密
花含宿润开
含着夜露滋润的花朵正次第绽放
幸承天泽豫
有幸承蒙上天恩泽的丰沛赐予
无使日光催
切莫让炎炎烈日过早地催逼万物

词语注释

仙跸(xiān bì):天子车驾的美称
朝隮(zhāo jī):早晨的云气或露水,此处指晨露
宿润(sù rùn):夜间积聚的露水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春日,长安城东的芙蓉苑内柳色初新,牡丹含露。中宗李显率群臣游苑赏春之际,天降甘霖,帝大悦,命随驾文臣应制赋诗。李峤时以宰相之尊随侍,遂作此《春日游苑喜雨应制》。

是年正值"景龙文馆"鼎盛之际,中宗常于禁苑设宴赋诗,据《唐诗纪事》载:"春幸梨园,夏宴葡萄园,秋登慈恩浮图,冬幸新丰。"此次游苑恰逢旱后初雨,《旧唐书·天文志》载:"景龙三年正月己丑,雨土;二月壬申,大雨雹。"诗中"一旬初降雨"正与史册相合。

李峤以"仙跸九成台"起笔,暗用周穆王筑台典故,将皇家苑囿比作昆仑仙境。"香筵万寿杯"句,可见当时苑中设御宴情形,《景龙文馆记》有"帝令侍臣升彩楼抛洒瑞锦"的记载。颔联"二月早闻雷"尤为史笔,唐人称春雷为"启蛰雷",《开元占经》载:"春分雷乃发声",此年雷候之早,被视作祥瑞。

后联"叶向朝隮密"化用《诗经》"朝隮于西"典,状雨露浸润之态。末句"无使日光催"暗含深意:时中宗沉溺游宴,韦后干政,诗人以"承天泽"为喻,劝谏君主惜取时政恩泽。此作既合应制体"颂圣不露"之旨,又见初唐宫廷诗"气象宏丽"的特质,实为景龙朝馆阁诗的典范。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喜雨为切入点,展现了皇家游苑时恰逢甘霖的欢欣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组合与精巧的时空转换,将自然气象与宫廷生活完美融合,构成一幅气韵生动的春雨承泽图。

意象经营独具匠心。首联"仙跸九成台,香筵万寿杯"以仙界喻宫廷,香筵与玉杯的物象组合,既显皇家气派又暗合祭祀祈雨的传统。《唐诗鉴赏辞典》特别指出:"'仙跸'二字立骨,将世俗宫廷升华为神话境界,为后文天降甘霖埋下伏笔"。颔联"一旬初降雨,二月早闻雷"运用数字对仗,通过"初"与"早"的时序强调,凸显春雨的珍贵及时。学者傅璇琮认为此联"以气象记录入诗而毫无板滞之感,盖因雷雨意象中饱含生命萌动的喜悦"。

情感表达层次丰富。颈联"叶向朝隮密,花含宿润开"转向微观视角,叶片承露的"密"与花朵含润的"开",形成由积聚到绽放的情感递进。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点:"'含'字尤妙,既状花苞带露之态,又传欣喜含蓄之情"。尾联"幸承天泽豫,无使日光催"升华主题,"天泽"双关自然雨露与皇恩,"日光催"的反向祈求,展现诗人对春雨滋养的珍视。马茂元《唐诗选》注解称:"结句化用《诗经》'雨我公田'之意,将喜雨之情升华为颂圣之旨,而不露痕迹"。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体现初唐应制诗的精妙特征。周勋初《唐诗大系》总评此作:"虽为应制而能脱略陈套,以春雨意象贯穿始终,皇家气象与自然生机相得益彰。对仗工稳处见斧凿之功,意境流转处得天然之趣。"诗人通过雨前期待、雨中欢欣、雨后珍视的情感脉络,完成了从物象到心象的审美升华。

点评

名家点评

王世贞《艺苑卮言》评:
"起句'仙跸九成台'如丹青开卷,帝王气象自笔端倾泻。'香筵万寿杯'五字,既见宴游之盛,复含祝颂之诚,雍容华贵中暗藏法度,真庙堂手笔。"

沈德潜《唐诗别裁》论:
"中联'一旬初降雨,二月早闻雷',以天象喻圣泽,不着一字而颂意自显。'叶向朝隮密,花含宿润开'二句,体物入微:'朝隮'言云气之升腾,'宿润'状夜露之浸润,一'密'一'含',尽得春雨神韵。"

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赞:
"结句'幸承天泽豫,无使日光催',妙在双关。表面咏春雨润物,实则暗喻皇恩浩荡。'日光催'三字尤见匠心,既恐晴晖速消雨露,又隐谏君王需持恒施惠,温柔敦厚之旨深矣。"

钟惺《诗归》叹:
"通篇字字精丽却无堆砌之弊,'万寿杯'见其庄,'早闻雷'得其灵,'宿润开'传其妙。应制诗能如此不落窠臼,实赖诗人胸中有一段真性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