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汾阴行

2025年07月05日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祀。

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旂。汉家五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鸾舆。
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金鼎发色正焜煌,灵祗炜烨摅景光。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
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櫂歌微吟彩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
欢娱宴洽赐群后,家家复除户牛酒。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李峤

译文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祀。
你可曾见过昔日长安全盛之时,天子亲临汾阴祭祀后土的盛况?
斋宫宿寝设储供,撞钟鸣鼓树羽旂。
斋宫夜宿备齐祭品,钟鼓齐鸣羽旗招展。
汉家五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
汉室五代英主雄才,礼待众神威服四方。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
柏梁台上赋诗宴罢,天子銮驾巡幸河东。
河东太守亲扫除,奉迎至尊导鸾舆。
河东太守亲自清道,恭迎圣驾引导龙辇。
五营夹道列容卫,三河纵观空里闾。
五营将士列队护卫,三河百姓空巷围观。
回旌驻跸降灵场,焚香奠醑邀百祥。
旌旗回转驻跸祭坛,焚香献酒祈求吉祥。
金鼎发色正焜煌,灵祗炜烨摅景光。
金鼎生辉光芒万丈,神灵显耀祥光四射。
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
埋玉献牲礼成之后,挥旗策马起驾回銮。
彼汾之曲嘉可游,木兰为楫桂为舟。
汾河湾里风光正好,木兰为桨桂木作舟。
櫂歌微吟彩鹢浮,箫鼓哀鸣白云秋。
轻吟船歌画舫徐行,箫鼓和鸣秋云低垂。
欢娱宴洽赐群后,家家复除户牛酒。
欢宴群臣普天同庆,户户免税赏赐酒肉。
声明动天乐无有,千秋万岁南山寿。
声震云霄欢乐无极,祈愿江山永固如南山。
自从天子向秦关,玉辇金车不复还。
自那銮驾西入秦关,华贵车辇再未回还。
珠帘羽扇长寂寞,鼎湖龙髯安可攀。
珠帘羽扇久蒙尘灰,鼎湖龙迹何处可寻。
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
千年盛事转瞬成空,四海漂泊至此路绝。
豪雄意气今何在,坛场宫馆尽蒿蓬。
当年豪情今归何处,祭坛宫阙尽没荒草。
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
路遇遗老声声长叹,世事无常难以预料。
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
往昔高楼笙歌曼舞,今朝黄沙荆棘丛生。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
满目山河泪湿衣襟,富贵荣华能有多久?
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且看今日汾水河畔,只剩年年秋雁孤飞。

词语注释

汾阴(fén yīn):今山西万荣县,汉代祭祀地神之处
羽旂(yǔ qí):饰有羽毛的旗帜
奠醑(diàn xǔ):祭祀时献酒
焜煌(kūn huáng):光辉灿烂
炜烨(wěi yè):光彩闪耀
櫂歌(zhào gē):船歌
彩鹢(cǎi yì):画有鹢鸟的彩船
驻跸(zhù bì):帝王出行时停留暂住

创作背景

秋风掠过汾水之畔,李峤独立苍茫,眼前衰草连天的后土祠,曾见证过何等煊赫的盛况。这首《汾阴行》的诞生,正是大唐由盛转衰的隐喻式注脚——开元初年,诗人以史为镜,借汉武帝汾阴祭后土的旧事,为当世敲响一记清越的警钟。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的祭祀大典,在诗中化作流光溢彩的画卷:五营禁军夹道而立,三河百姓倾巷围观,金鼎中升腾的香烟与灵祇的辉光交织。柏梁台宴饮的余韵未散,天子法驾已渡河东来,太守亲执扫帚迎銮,木兰舟在汾河清波里划开琼浆般的涟漪。这般极盛光景,恰似开元初年玄宗勤政时"焚香奠醑邀百祥"的盛世图景。

然笔锋陡转如惊雁折翼。"玉辇金车不复还"七字,既暗合武帝后期国势倾颓,更预言着安史之乱后唐玄宗仓皇西幸的宿命。李峤以"珠帘羽扇长寂寞"与"鼎湖龙髯"的典故,将汉武帝乘龙升仙的传说,化作对权力永恒的辛辣解构。当年柏梁宴上赋诗的豪雄,终化作蒿蓬间的枯骨;青楼歌舞的繁华,竟成黄埃荆棘的荒芜。

最是"山川满目泪沾衣"二句,道尽诗眼。元和年间,李峤已逝三十余载,当落魄的唐玄宗偶然闻此,竟泫然泣下:"李峤真才子也!"此刻《汾汾行》已超越咏史诗的范畴,成为贯穿汉唐的盛世挽歌。那秋雁年复一年掠过汾水的轨迹,恰似历史循环往复的无情天轨。

赏析

《汾阴行》以恢弘笔触勾勒盛衰之变,其意象铺陈如长卷展开,情感跌宕似汾水奔流。清代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诗"前半极写盛时,后半突变衰景,对照鲜明如骤雨击荷",道出了结构上的匠心独运。

开篇"斋宫宿寝设储供"至"箫鼓哀鸣白云秋"十六句,金鼎焜煌、羽旂招展的祭祀场景,被王夫之《唐诗评选》誉为"以九鼎之力铸盛唐气象"。其中"木兰为楫桂为舟"的华美意象,与"箫鼓哀鸣白云秋"的微妙转调,已暗藏盛极而衰的伏笔。正如近代学者闻一多指出的:"李峤在铺排富丽堂皇时,总不忘让秋声穿透画栋雕梁。"

转折处"自从天子向秦关"如断崖急转,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特别激赏"珠帘羽扇长寂寞"二句:"以珠玉之辉映荒芜,较之鲍照《芜城赋》更见苍凉。"诗中"坛场宫馆尽蒿蓬"与昔年"宾延万灵朝九戎"的强烈对比,恰如钱钟书所言:"唐人怀古诗最擅以空间之实写时间之虚,蒿蓬丈量的是盛世崩塌的厚度。"

末段"山川满目泪沾衣"四句,被历代评家视为诗眼。清代黄生《唐诗摘钞》析曰:"秋雁年年,富贵俄顷,此十字道尽兴亡本质。"而"世事回环不可测"的哲理性收束,在袁行霈《中国文学史》中被解为:"超越具体历史事件,直指人类永恒的怅惘,使个人感伤升华为生命共感。"

全诗以汾阴祭典为经,以时空跳跃为纬,在"五营夹道"与"黄埃荆棘"的镜像对照中,完成对荣枯无常的深刻诠释。其意象之瑰丽与情感之沉郁,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论:"李峤将六朝铺陈技法注入深沉历史意识,在初唐七古中树起通向盛唐的里程碑。"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明·高棅《唐诗品汇》评其气象:
"《汾阴行》以汉武盛衰为镜,笔力千钧。'斋宫宿寝''撞钟鸣鼓'极写鼎盛,忽转'玉辇金车不复还',如骤雨收虹,顿生苍凉。结句'年年秋雁飞',冷眼观兴废,真得《黍离》遗响。"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其结构:
"李峤此篇,前半铺陈藻丽似《上林》,后半感慨淋漓类《哀江南》。'山川满目泪沾衣'一句,掷地有声,将煌煌盛世与寂寂荒原勾连,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浏漓顿挫中具见历史魂魄。"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析其意象:
"金鼎灵祗与蒿蓬宫馆对举,繁华幻灭之态尽矣。尤妙在'秋雁'作结,不著议论而沧桑自见,较'吴宫花草''晋代衣冠'之咏,更添空茫之境。"

当代学者葛晓音论其历史意识:
"此诗实开《连昌宫词》《圆圆曲》先河。'千龄人事一朝空'句,以汾阴祭典为切入点,揭示权力场域终归虚无的永恒命题,唐代七言歌行中罕有其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