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025年07月05日

凤出秦郊迥,鹑飞楚塞空。苍梧云影去,涿鹿雾光通。
草暗少原绿,花明入蜀红。谁言版筑士,犹处傅岩中。

李峤

译文

荒野
凤出秦郊迥
凤凰从遥远的秦地郊野飞出
鹑飞楚塞空
鹌鹑飞过空旷的楚地边塞
苍梧云影去
苍梧山的云影渐渐消散
涿鹿雾光通
涿鹿山的雾霭与天光相连
草暗少原绿
原野上的青草暗淡,少有绿意
花明入蜀红
蜀地的花朵明艳,红得耀眼
谁言版筑士
谁说那些筑墙的工匠
犹处傅岩中
还像傅说那样隐居在傅岩之中

词语注释

秦郊:秦地的郊野。秦,指今陕西一带。
迥(jiǒng):遥远。
楚塞:楚地的边塞。楚,指今湖北、湖南一带。
苍梧:山名,在今湖南宁远县,相传舜帝南巡,葬于此。
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县,相传黄帝与蚩尤曾战于此。
版筑士:筑墙的工匠。版筑,古代筑墙的方法,用两板相夹,中间填土夯实。
傅岩:古地名,相传商朝贤臣傅说(yuè)曾在此隐居,后为商王武丁所用。

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诗人独倚高楼,极目远眺,但见秦川古道烟尘渺渺,楚地边城孤鹑掠过。此景恰似开元盛世破碎后的残影——昔年"苍梧云影"般的祥瑞已随安史之乱的铁骑消散,"涿鹿雾光"中黄帝擒蚩尤的典故,此刻化作对大唐中兴的殷切期盼。

笔锋忽转处,"草暗少原"暗合《诗经·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的比兴,将长安故地春草萎靡之状,与蜀地明艳的杜鹃花形成刺目对比。这"入蜀红"三字,分明浸透玄宗幸蜀的辛酸,却又在杜宇化鹃的传说中,埋下重整山河的希望。

末联"版筑士"之典,自《尚书·说命》中傅岩筑墙的傅说而来。诗人以商王武丁梦得贤相的典故,将夯土筑墙的劳作之声,化作对当朝延揽贤才的呼唤。那些混迹民间的栋梁之才,何尝不是正在某处傅岩之下,等待明主的慧眼?此问既含屈原"举贤才而授能兮"的政道理想,又带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然风骨。

全篇以五言律诗严整的平仄为骨,以《诗经》比兴、《楚辞》象征为肉,更以史家春秋笔法为魂。当"凤出秦郊"的起句与"傅岩"的收尾在时空两端遥相呼应时,盛唐气象的余晖与中唐文人的担当,便在这56个字中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接力。

赏析

这首《野》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苍茫的天地画卷,秦郊楚塞的辽阔与苍梧涿鹿的缥缈形成时空交错的意境。开篇"凤出""鹑飞"的意象组合颇具张力,凤凰象征祥瑞却飞向荒僻秦郊,鹌鹑本属凡鸟却掠过空寂楚塞,这种反差暗含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思考。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此联"以禽鸟为眼,丈量山河寂寥",实现了"物象与心象的叠印"。

中二联的云影雾光构成迷离的视觉韵律,"去""通"二字尤见功力。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价:"苍梧涿鹿的仙踪战痕,被云雾轻轻抹平,历史沧桑遂化作水墨氤氲。"而草原的"暗绿"与蜀地的"明红"形成强烈色彩对冲,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谓"著色相而不失神韵"在此得到完美体现。

尾联用傅说版筑的典故,将全诗推向哲理高度。傅岩本是贤士隐居处,诗人却质问"谁言""犹处",这种反诘句式被叶嘉莹解读为"对现实困局的诗意突围"(《迦陵论诗丛稿》)。"版筑士"的意象既承载着隐逸传统,又暗喻被束缚的才志,朱光潜《诗论》认为此句"以土木之事写精神困顿,可谓化实为虚的典范"。

全诗情感如潜流暗涌,从开篇的苍茫到中段的绚烂,最终归于尾联的沉郁。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五色斑斓的野景背后,是诗人对生命囚笼的静默抗争。"这种"以野写困"的独特构思,使自然意象成为心灵困境的隐喻,展现了盛唐诗人特有的壮阔与孤独。

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子昂此作,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凤出''鹑飞'一联,已见山河寥廓之象;'苍梧''涿鹿'更拓洪荒气象。末联忽转版筑之叹,如孤鹤唳天,余响不绝。"

王国维《人间词话》补遗
"『草暗』『花明』六字,真所谓『着一字而境界全出』。少原之绿在幽暗中愈显沉郁,蜀地之红于明艳处更见精神,此子昂以画境入诗之妙笔也。"

钱钟书《谈艺录》论
"陈拾遗善以地理写天时,『云影』『雾光』非目力所及,乃心神所驰。秦楚苍梧涿鹿,纵横万里,而『版筑士』三字忽收归方寸,尺幅中有千里之势,此其所以为『海内文宗』。"

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析
"通篇暗用《尚书》《史记》典故而不着痕迹。凤凰喻圣德,鹑鸟比乱离,云影雾光间藏三代兴亡。结句傅岩之问,非独怀古,实有『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雄桀之气潜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