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诗人独倚高楼,极目远眺,但见秦川古道烟尘渺渺,楚地边城孤鹑掠过。此景恰似开元盛世破碎后的残影——昔年"苍梧云影"般的祥瑞已随安史之乱的铁骑消散,"涿鹿雾光"中黄帝擒蚩尤的典故,此刻化作对大唐中兴的殷切期盼。
笔锋忽转处,"草暗少原"暗合《诗经·小雅》"瞻彼阪田,有菀其特"的比兴,将长安故地春草萎靡之状,与蜀地明艳的杜鹃花形成刺目对比。这"入蜀红"三字,分明浸透玄宗幸蜀的辛酸,却又在杜宇化鹃的传说中,埋下重整山河的希望。
末联"版筑士"之典,自《尚书·说命》中傅岩筑墙的傅说而来。诗人以商王武丁梦得贤相的典故,将夯土筑墙的劳作之声,化作对当朝延揽贤才的呼唤。那些混迹民间的栋梁之才,何尝不是正在某处傅岩之下,等待明主的慧眼?此问既含屈原"举贤才而授能兮"的政道理想,又带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傲然风骨。
全篇以五言律诗严整的平仄为骨,以《诗经》比兴、《楚辞》象征为肉,更以史家春秋笔法为魂。当"凤出秦郊"的起句与"傅岩"的收尾在时空两端遥相呼应时,盛唐气象的余晖与中唐文人的担当,便在这56个字中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