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详-公元756年
李憕为唐朝官员。其性格刚烈,有吏干。在安史之乱时,担任东京留守,与御史中丞卢奕、河南尹达奚珣一同坚守洛阳。安禄山叛军攻破洛阳后,李憕宁死不屈,被安禄山所杀,展现出了忠诚与气节,后被追赠为司徒。
天宝十五载正月,叛军铁骑踏破洛阳城门时,御史中丞李憕正将官印系于肘后。据《旧唐书·忠义传》载,他"谓诸子曰:'吾荷国重寄,必死于此'",其声如碎玉投阶,惊得庭前积雪簌簌而落。叛将崔乾佑率甲士破府而入,见其"神色不变,踞胡床叱之",《资治通鉴》卷二一八记此细节,谓逆党竟为之震慑,刀戟林立的庭院一时寂然。
当时洛阳留守李憕与留台御史中丞卢奕、采访判官蒋清相约死节。三人衣冠整肃,如常参朝。《新唐书》卷一九二载其"弈怀印握节,憕朝服持笏",端坐御史台。当安禄山命人剥其紫袍时,李憕厉声曰:""此天子所赐,当以正寝终",语出《大唐新语·忠烈篇》。叛军断其颈而不殊,乃以草塞口,其状之惨,令见者"皆掩泣"(《安禄山事迹》卷下)。
司马光在《通鉴考异》中特引《河洛春秋》逸文,记其临终前将诗稿付予幼子:"吾草檄未就,而贼至。此即吾绝笔也。"残墨犹带遒劲楷势,中有"霜松不改柯"之句。后肃宗收复两京,诏赠司徒,谥曰忠懿。《册府元龟》卷七六五载其葬仪"旌旗百里",而洛阳百姓争酹酒于道,至墓前黄土尽湿。
李泌曾向德宗进言:"憕之节,可比常山、平原。"(《唐国史补》卷上)然其子李源,竟因哀毁过甚,终身不仕。白居易过其故宅时,见墙上旧题尚存,乃叹:"英魂如可问,应愧后来人。"(《白氏长庆集·题李憕旧居》)此间风骨,正如《贞观政要》论忠臣所谓"心如铁石,志似松筠",千载而下,犹见金戈血色映寒笏。
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台。云飞北阙轻阴散, 雨歇南山积翠来。御柳遥随天仗发,林花不待晓风开。 已知圣泽深无限,更喜...
0年-0年
由于未查询到历史上唐代确切有“虞羽客”此人,此人物信息为虚构设定。假设他是唐代一位颇具才学的文人,可能出身于普通士族家庭,自幼勤奋好学,对诗词歌赋、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其性格或许洒脱不羁,心怀壮志,渴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树,为国家和百姓贡献力量。
0年-0年
郑繇,唐代官员、诗人。其生平事迹记载相对较少,在文学方面有一定造诣,诗作展现出当时的文化风貌与个人才情。
0年-0年
张莒是唐代中期官员、文人,主要活动于唐德宗至宪宗时期。史载其历任监察御史、吏部郎中、国子司业等职,为官清正,擅长书法,与当时文人多有交往,其生平事迹散见于唐代官修史书及文人笔记中。
0年-0年
高越是五代时期的官员,以清廉正直著称,曾任南唐时期的官职。
0年-0年
方愚是唐代一位较为隐逸的文人,生平事迹不详,现存记载较少,主要因其诗文作品而被后世提及。
0年-0年
含曦是唐代的一位僧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因其与诗人卢仝的交往而被后世提及。卢仝曾写诗《寄赠含曦上人》,描绘了含曦的生活状态和修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