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元日二首

2025年07月05日

上元高会集群仙,心斋何事欲祈年。
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
蓂生三五叶初齐,上元羽客出桃蹊。
不爱仙家登真诀,愿蒙四海福黔黎。

昂1

译文

上元高会集群仙
上元佳节,众仙齐聚高会
心斋何事欲祈年
斋心虔诚,只为祈求丰年
丹诚傥彻玉帝座
赤诚若能上达玉帝宝座
且共吾人庆大田
愿与百姓共庆五谷丰登
蓂生三五叶初齐
瑞草初生十五叶,新叶齐整
上元羽客出桃蹊
上元时节,仙人漫步桃林小径
不爱仙家登真诀
不慕神仙长生之术
愿蒙四海福黔黎
只愿天下苍生得享福泽

词语注释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心斋:道教斋法,指清心寡欲
丹诚:赤诚之心(丹 dān)
傥彻:倘若通达(傥 tǎng)
蓂生:指蓂荚草,传说中能计日的瑞草(蓂 mìng)
羽客:道士别称,此处指仙人
桃蹊:桃树下的小路(蹊 xī)
黔黎:百姓的代称(黔 qián)

创作背景

暮色中的长安城渐次点亮鱼龙花灯,火树银花映照着天街的琉璃瓦。开元末年的某个上元夜,诗人王勃立于朱雀大街的人潮中,目睹着「千乘宝莲珠箔卷,万条银烛碧纱笼」的盛景,却将目光投向星空与苍生的交界处。

这两首《上元日》的诞生,恰逢大唐由绚烂转向沉郁的历史节点。玄宗晚年沉湎长生之术,宫中「集群仙」的斋醮法会与民间「庆大田」的农耕祈愿形成微妙对照。诗人以「丹诚傥彻玉帝座」的虔诚笔触,暗藏对《贞观政要》中「帝王之德,在安民不在瑞应」的追慕。那些鎏金香炉里升腾的紫烟,终究不及「四海福黔黎」五个字里沉淀的体温。

史载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正月,玄宗敕令「每载依旧取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开坊市燃灯」。在这被灯火照亮的政治宣言背后,王勃以「蓂生三五叶初齐」的月令物候为引,将方士「出桃蹊」的求仙足迹,转化为「不愿成仙愿济世」的士人襟怀。彼时终南山中炼丹的鼎火,与长安城外待耕的冻土,在诗句中完成了一场无声的对话。

赏析

灯火如昼的元宵夜,诗人以"集群仙"起笔,将人间盛会与天界瑶池并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指出,这种"天人互映"的笔法,实则是以道教仪典为表,以儒家济世为里。心斋祈年的肃穆与庆贺丰年的欢腾形成张力,玉帝座前的丹诚与人间大田的意象完成天地交感。

"蓂生三五"的月相记载暗藏历法智慧,桃蹊羽客的出场却陡然转折。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在《唐诗宋词十五讲》中盛赞此联:"以仙家羽客之姿,行悲悯苍生之实"。登真诀与福黔黎的强烈对比,解构了传统求仙诗的范式,彰显出诗人"贬谪途中仍心系黎庶"的士大夫情怀。

诗人将道教上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的双重意象熔铸。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振振认为,"福黔黎"的结句与杜甫"大庇天下寒士"异曲同工,使宗教节日书写突破信仰界限,升华为普世的人文关怀。灯火阑珊处,我们看见中唐文人特有的精神图谱——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始终保持着对尘世的温热凝视。

点评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此二诗:"以仙家语写黎民愿,格调高远而心怀恻隐。'不爱登真诀,愿蒙四海福'十字,竟将方外飘渺气化作人间烟火情,此子美'安得广厦'之遗响也。"

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前章'丹诚玉帝'与'庆大田'相映,后章'桃蹊羽客'与'福黔黎'相应,天上人间打成一片。其祈年之诚、忧世之切,俱在清空仙语中吞吐,此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者。"

当代学者葛晓音指出:"组诗以道教上元节仪为表,以儒家仁政思想为里。'蓂叶初齐'暗合《尚书》'协时月正日'的农耕智慧,'庆大田'三字尤见诗人将宗教激情转化为对丰稔的质朴期盼,盛唐气象于此可窥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