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中的长安城渐次点亮鱼龙花灯,火树银花映照着天街的琉璃瓦。开元末年的某个上元夜,诗人王勃立于朱雀大街的人潮中,目睹着「千乘宝莲珠箔卷,万条银烛碧纱笼」的盛景,却将目光投向星空与苍生的交界处。
这两首《上元日》的诞生,恰逢大唐由绚烂转向沉郁的历史节点。玄宗晚年沉湎长生之术,宫中「集群仙」的斋醮法会与民间「庆大田」的农耕祈愿形成微妙对照。诗人以「丹诚傥彻玉帝座」的虔诚笔触,暗藏对《贞观政要》中「帝王之德,在安民不在瑞应」的追慕。那些鎏金香炉里升腾的紫烟,终究不及「四海福黔黎」五个字里沉淀的体温。
史载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正月,玄宗敕令「每载依旧取正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开坊市燃灯」。在这被灯火照亮的政治宣言背后,王勃以「蓂生三五叶初齐」的月令物候为引,将方士「出桃蹊」的求仙足迹,转化为「不愿成仙愿济世」的士人襟怀。彼时终南山中炼丹的鼎火,与长安城外待耕的冻土,在诗句中完成了一场无声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