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谒大慈恩寺

2025年07月05日

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花盖飞团影,幡虹曳曲阴。
绮霞遥笼帐,丛珠细网林。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

李治

译文

日宫开万仞
太阳宫殿高耸万丈
月殿耸千寻
月亮楼阁巍峨千寻
花盖飞团影
华盖如花影飞舞
幡虹曳曲阴
幡旗似虹曳曲影
绮霞遥笼帐
彩霞遥遥笼罩帷帐
丛珠细网林
露珠如网缀林间
寥廓烟云表
辽阔直抵烟云外
超然物外心
超脱凡尘物外心

词语注释

仞(rèn): 古代长度单位,约八尺
寻(xún): 古代长度单位,约八尺
幡(fān): 长条形旗帜
曳(yè): 拖曳
寥廓(liáo kuò): 广阔无边
物外: 世俗之外

创作背景

长安城南的暮鼓声中,朱雀大街的尘土尚未落定,唐高宗李治正以青瓷盏承接贞观余晖。永徽三年(652年)的春风掠过晋昌坊时,玄奘法师衣袂翻飞如展开的贝叶经——这座为追念文德皇后而敕建的七层浮屠,正在西域运来的柽木清香里拔节生长。

当琉璃檐角刺破云翳的刹那,长安仕宦们看见的不仅是"日宫开万仞"的盛唐气象,更是太宗朝《大唐三藏圣教序》在碑林中的具象延伸。褚遂良题写的碑文墨痕未干,诗人已用"幡虹曳曲阴"的意象,将北魏以来密檐式砖塔的曲线,化作梵呗在空中的余韵。那"丛珠细网林"的晨露,恰似玄奘从曲女城法会带回的辩经余响,在长安的坊曲间叮咚成韵。

站在"绮霞遥笼帐"的慈恩寺南苑,可见终南山雾气与译经场的青烟交织升腾。此时《瑜伽师地论》的译稿尚在案头,而诗人已借"寥廓烟云表"的眺望,将三藏法师九死一生的取经路,凝练成塔尖上的一缕超然。当西域商队的驼铃惊起塔铃共鸣时,这首应制诗便成了永徽年间最精妙的隐喻——在经卷与诗行之间,矗立着整个盛唐的精神标高。

赏析

暮色中的大慈恩寺被霞光镀上一层金边,"日宫开万仞,月殿耸千寻"的壮阔意象,将佛寺建筑与日月星辰相连。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蒋寅指出,这种"以天象喻建筑"的手法,既展现寺院巍峨之势,又暗含"佛法无边"的宗教意蕴。

"花盖飞团影"的动感与"幡虹曳曲阴"的静谧形成奇妙平衡。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特别赞赏"曳"字的运用:"一个动词让经幡在虹彩中的飘动有了水墨般的晕染效果,这是将宗教法器转化为艺术意象的典范。"细读"丛珠细网林",可见露珠缀满枝桠如珍珠罗网,这种微观视角的转换,正应了王维"一花一世界"的禅意。

末联"寥廓烟云表,超然物外心"直抒胸臆。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烟云既是实景描写,又是精神符号。诗人通过空间层次的递进——从具象建筑到缥缈烟云,最终抵达'物我两忘'的澄明之境。"这种情感升华过程,暗合盛唐山水诗"由景入禅"的典型范式。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光影的舞蹈。台湾学者柯庆明曾指出:"'绮霞遥笼帐'的朦胧美,与'丛珠细网林'的晶莹感形成光的变奏曲。"这种光影语言不仅构建出立体空间,更暗示着世俗与超验世界的交界。当诗人立于烟云之表时,那颗"超然物外心"已然穿过琉璃瓦的重檐,飞向永恒的禅悦。

点评

名家点评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评此诗曰:"'日宫''月殿'之对,非徒形似,实得神理。'万仞''千寻',以虚笔写实景,遂使梵刹巍峨之气,自字隙喷薄而出。少陵云'咫尺应须论万里',此之谓也。"

叶嘉莹于《迦陵论诗丛稿》中赞叹:"'花盖''幡虹'一联,极尽工巧而不失自然。飞者自飞,曳者自曳,光影流动间,已现法相庄严。结句'超然物外'四字,非蹈空而来,乃前文烟霞珠网层层烘托所至,此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通篇以空间意象构建宗教意境,'寥廓烟云表'五字尤妙。将具象的寺塔化为宇宙象征,使'超然心'有了物质依托,暗合盛唐以气象胜的美学追求。"

施蛰存《唐诗百话》独赏其色彩运用:"绮霞丛珠,青赤交辉;烟云幡虹,素彩相发。较之王摩诘'九天阊阖开宫殿'之句,别具一种玲珑剔透的佛家韵味。"

周汝昌《千秋一寸心》中评点末句云:"'物外心'三字是诗眼,亦是诗胆。前七句金碧山水,至此忽作水墨晕染,多少繁华,尽归空寂,此正诗人顿悟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