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雉子班

2025年07月05日

辟邪伎作鼓吹惊,雉子班之奏曲成,喔咿振迅欲飞鸣。
扇锦翼,雄风生,双雌同饮啄,趫悍谁能争。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天地至广大,何惜遂物情。善卷让天子,务光亦逃名。
所贵旷士怀,朗然合太清。

李白

译文

辟邪伎作鼓吹惊
驱邪的乐伎奏响鼓乐,令人惊叹
雉子班之奏曲成
《雉子班》的乐曲演奏完成
喔咿振迅欲飞鸣
喔咿之声激越,仿佛要振翅飞鸣
扇锦翼,雄风生
展开锦绣般的翅膀,雄风随之而生
双雌同饮啄,趫悍谁能争
两只雌雉一同饮水啄食,矫健勇猛,谁能与它们争锋
乍向草中耿介死
宁愿在草丛中正直地死去
不求黄金笼下生
也不愿在黄金笼中苟且偷生
天地至广大,何惜遂物情
天地如此广阔,何必吝惜顺应万物的本性
善卷让天子,务光亦逃名
善卷辞让天子之位,务光也逃避名声
所贵旷士怀,朗然合太清
可贵的是旷达之士的胸怀,明朗地与天道相合

词语注释

雉子班:乐府曲名,描写雉鸟的乐曲。雉(zhì),野鸡。
喔咿:拟声词,形容雉鸟的鸣叫声。喔(wō)咿(yī)。
趫悍:矫健勇猛。趫(qiáo)悍(hàn)。
耿介:正直,守志不趋时。耿(gěng)介(jiè)。
善卷:传说中的隐士,尧帝曾想让位给他,被他拒绝。
务光:夏朝时的隐士,汤伐桀后想让位给他,他投水而死。
太清:指天道,自然之理。

创作背景

鼓吹曲辞·雉子班创作背景

历史渊源

雉子班属汉乐府《鼓吹曲辞》旧题,本为军乐名曲,后演化为宫廷宴飨乐章。据《乐府诗集》卷十六载:"汉鼓吹铙歌十八曲,其五曰《雉子班》",南朝梁简文帝、陈后主等均有拟作。李白此篇以旧题写新意,融盛唐气象于古调之中。

时代映照

开元天宝年间,唐玄宗酷爱散乐百戏,宫中盛行"辟邪伎"等杂技表演。诗中"辟邪伎作鼓吹惊"正是对当时宫廷乐舞场景的真实写照。雉鸟作为祥瑞意象,常见于唐代宫廷绘画与乐舞编排,此诗或为观伎乐表演后有感而作。

精神内核

"乍向草中耿介死"六句彰显李白特有的自由哲学。化用《庄子·让王》中善卷、务光辞让天下的典故,与雉鸟"不求黄金笼下生"形成互文,暗喻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骨。这种对自然天性的礼赞,实为对开元后期日渐腐化的宫廷风气的诗意反拨。

艺术特质

全篇承袭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传统,却以"雄风生""朗然合太清"等句突破古辞藩篱。将杂技表演的动态美(扇锦翼、喔咿振迅)、雉鸟的刚烈品性(耿介死、趫悍争)与道家超脱精神熔铸一体,构成三重视觉与哲思的交响。

赏析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雉子班》以雄雉意象为核心,构建了一幅自由与羁绊对抗的生命图景。开篇"辟邪伎作鼓吹惊"三句,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评其"以声写形,未睹其羽先闻其势",通过鼓吹乐声的突然爆发,摹写雉鸟振翅欲飞的动态,音画交融间赋予静态文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扇锦翼,雄风生"五句,王运熙在《乐府诗述论》中指出此乃"赋比兼用"的典范:锦翼生风的华美与双雌饮啄的温情形成张力,而"趫悍谁能争"的设问实为对自由天性的礼赞。诗中"耿介死"与"笼下生"的生死抉择,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解读为"将禽鸟人格化,其宁死不屈的刚烈,实为士人精神之投射"。

后六句转入哲学思辨,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特别推崇"天地至广大"四句:"由物及人,善卷、务光的典故运用如盐入水,将隐逸情怀升华为宇宙意识。"末句"朗然合太清"被叶嘉莹称为"诗眼所在":以道家"太清"之境收束全篇,使野性生命与天地大道达成精神同构。

全诗情感脉络呈现三重递进:初为生命活力的张扬,中经自由代价的沉思,终至天人合一的超越。傅璇琮《唐代文学史》总结其艺术成就:"在鼓吹曲辞的仪式性框架中,注入了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实现了乐府诗从庙堂向心灵的转型。"

点评

名家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

"太白此篇仿六朝乐府体,而骨力过之。'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二语,凛然有气节,是咏雉,亦是自况。结引善卷、务光事,见旷士胸襟,正与'朗然合太清'相应。"

王夫之《唐诗评选》

"太白乐府独步三唐,正在神理间得之。'扇锦翼,雄风生'六字写尽雉之精神,而'趫悍谁能争'更透出刚烈气性。后段忽作庄语,却以物情映带,遂觉天地皆宽。"

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此诗借雉喻志,发端'辟邪''鼓吹'已见奇崛。中幅'双雌同饮啄'句暗含比兴,至'耿介死''笼下生'则分明是谪仙人格写照。收束处化用典故如盐着水,所谓'旷士怀'者,正太白一生行藏之注脚。"

应时《李杜诗纬》

"乐府贵在声情摇曳,'喔咿振迅欲飞鸣'七字,音韵节奏俱妙,似闻其声。通篇以赋为比,'朗然合太清'五字,将野雉、高士、天道打成一片,此之谓'鼓吹曲辞'真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