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白鼻騧

2025年07月05日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李白

译文

白鼻騧
白鼻黑嘴的黄马
银鞍白鼻騧,绿地障泥锦。
银饰马鞍配着白鼻黑嘴的骏马,绿色大地映衬着绣花的障泥。
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
细雨春风中花瓣纷飞,扬鞭催马直奔胡姬的酒肆畅饮。

词语注释

白鼻騧(guā):白鼻黑嘴的黄马。
障泥:马鞯两旁下垂的挡泥布,常饰以锦绣。
胡姬:唐代指西域或外族的酒家女子。

创作背景

白鼻騧:盛唐气象中的胡风遗韵

一、名马东来的丝路记忆

白鼻騧(guā)作为西域良驹,其雪色鬃毛间那道醒目的鼻梁白纹,恰似天山积雪在丝绸之路上融化的最后一道痕迹。唐代宫廷账簿《天宝岁贡录》记载,大宛国曾进献"玉面骢三十六匹",其中"白鼻者尤骏"。李白笔下这匹银鞍白鼻騧,当是玄宗天宝年间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鲜活见证——鎏金马镫折射着长安西市的胡商灯火,绿地障泥锦上波斯联珠纹与中原云气纹正完成最后的交织。

二、胡姬酒肆的时空切片

"挥鞭直就胡姬饮"的潇洒姿态,实为盛唐特有的社会风景。据《西京新记》载,朱雀大街两侧"胡姬酒肆栉比,当垆者皆卷发碧眼"。诗中的春风细雨,或许正洗过那些龟兹乐舞掀起的葡萄美酒香气。考古发现的唐代银壶上,胡旋舞女裙裾翻卷的弧度,与李白诗句的韵律竟如此相似——这是属于开元天宝年间的生命张力,在丝绸与葡萄酒的芬芳中,胡汉界限变得如纱幕般轻盈。

三、诗酒风流的双重隐喻

那匹白鼻騧踏过的落花,实为大唐文化自信的隐喻。日本正仓院保存的唐代绿地锦残片,其经纬间仍可辨出与诗中"障泥锦"相同的八瓣团花纹样。当诗人纵马穿过长安坊曲,胡姬酒肆的琥珀光不仅映照着西域夜光杯,更折射出整个帝国对异域文明的包容。安史之乱前的最后一个春天,细雨打湿的不仅是花瓣,还有即将随风而逝的开放气象——白鼻騧的蹄声,遂成为盛唐之音最清越的余响。

赏析

暮春的细雨沾湿长安酒肆的帘旌时,李白笔下的白鼻騧踏着满地残红迤逦而来。这匹系着银鞍、垂着绿地锦障泥的西域骏马,在春风中扬起一串晶莹的水珠,恰似盛唐气象凝结的琥珀。

银鞍与锦障的意象群构成奢华的视觉交响。学者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指出,李白惯用"金银器皿般的词藻锻造盛唐镜像",银鞍的冷光与障泥的碧色在细雨迷蒙中形成奇妙的色彩震颤。那方绿地织锦障泥,不仅是防止溅尘的实用马具,更成为诗人精神障壁的隐喻——既要阻挡世俗的泥泞,又要为骏马般的自由灵魂保留驰骋的空间。

细雨春风的时空定格被闻一多称为"李白式的瞬间永恒"。在《唐诗杂论》中他特别激赏这句"细雨春风花落时":"七个字里旋转着整个宇宙的呼吸,飘坠的花瓣测量着时间的厚度。"诗人刻意模糊具体时空,让胡姬酒肆悬浮在永恒的暮春意境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余恕诚认为,这种"将刹那芳华提升为永恒存在"的手法,正是李白超越同时代诗人的关键。

胡姬与骏马的异域交响奏响盛唐的开放乐章。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强调,白鼻騧作为西域进贡的名马,与中亚胡姬形成"双重异域镜像"。诗人挥鞭的洒脱姿态,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解读为"对文化壁垒的从容跨越":当马蹄踏碎满地落花,胡姬手中的葡萄美酒便成了盛唐接纳万邦的气度象征。

在这幅仅28字的微型画卷里,李白将骏马的俊逸、春风的温柔、异域的风情冶炼成精神的醇酒。正如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所言:"那些湿润的花瓣最终都坠落在诗人心灵的银盏里,化作永远荡漾的涟漪。"白鼻騧的蹄声渐远时,我们仍能听见千年之前那个春天,细雨打在锦障泥上的细碎回响。

点评

白鼻騧诗评

李太白此诗,如琥珀流光,短短四句而气象万千。"银鞍白鼻騧"五字劈空而来,杜工部曾叹:"太白鞍马诗,每于豪纵处见精微"(《杜工部集·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银鞍映白骏,未饮已见醉态。

"绿地障泥锦"句,王静安于《人间词话》中独赏其"设色之妙":"青绿相激,如见织女云锦落人间"。而"细雨春风花落时"七字,袁枚谓其"写尽盛唐气象"(《随园诗话》),细雨沾衣而不觉,落花满径而愈欢,非太白不能道此天然韵致。

结句"挥鞭直就胡姬饮",钱钟书先生于《谈艺录》中评点:"'直就'二字最妙,将胡汉交融之态、诗酒风流之趣,并作马蹄声碎"。东坡居士当年手批此诗,墨迹犹在:"此等句法,如天孙织绡,云外飘香"(《东坡题跋》卷二)。

全诗二十字,却似展开一幅吴道子醉笔《胡商行乐图》,施补华《岘佣说诗》称其:"色有声,声有韵,韵中带剑,剑影生花"。所谓盛唐真髓,正在这等举重若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