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赋礼记

2025年07月05日

玉帛资王会,郊丘叶圣情。重广开环堵,至道轶金籝.
盘薄依厚地,遥裔腾太清。方悦升中礼,足以慰馀生。

百药

译文

玉帛资王会
美玉丝帛供奉天子的朝会
郊丘叶圣情
郊外祭坛顺应圣人的心意
重广开环堵
重重宫阙打开环绕的城墙
至道轶金籝
至高之道超越金箱玉匮
盘薄依厚地
雄伟宫殿依托厚重大地
遥裔腾太清
悠远传承上达九霄云天
方悦升中礼
方才欣喜封禅大典举行
足以慰馀生
足以告慰我这一生所求

词语注释

玉帛(yù bó):美玉和丝帛,古代祭祀、会盟时用的珍贵礼品
郊丘(jiāo qiū):古代帝王祭天的高台
环堵(huán dǔ):环绕的宫墙
金籝(jīn yíng):金箱玉匮,指珍贵容器
盘薄(pán bó):雄伟壮观的样子
遥裔(yáo yì):悠远传承
太清(tài qīng):天空,九霄
升中礼(shēng zhōng lǐ):帝王封禅大典

创作背景

诗词赋礼记创作背景考略

一、时代政治语境

此诗当创作于唐代郊祀礼制鼎盛时期。"玉帛资王会"句暗合《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的典制,而"郊丘叶圣情"则直指唐代"一岁四祭"的南郊大典。《开元礼》载玄宗朝"每岁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诗人以"重广开环堵"喻指当时扩建祭坛的盛举,天宝年间确曾将圜丘规模由十二丈增至三十丈。

二、思想文化渊源

"至道轶金籝"化用《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典故,折射出唐代儒道融合的思想特征。玄宗朝《道德真经注疏》颁行天下,诗中"盘薄依厚地"取《老子》"厚德载物"之意,"遥裔腾太清"则暗合庄子"乘天地之正"的逍遥境界,展现盛唐文人"外儒内道"的精神追求。

三、文学艺术流变

句式承袭谢朓《郊祀曲》"六宗禋配岳,五畤奠甘泉"的典雅风格,而"方悦升中礼"句可见张说《大唐封祀坛颂》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足以慰馀生"的抒情转向,突破传统颂圣诗的程式化表达,与开元后期士人"功成身退"的心态相呼应,王维《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可作互文观照。

四、礼制建筑实证

"盘薄依厚地"暗含唐代祭坛建筑的科技成就。考古发现显示,长安圜丘夯土层厚达5米,采用"石灰糯米浆"浇筑技术;"遥裔腾太清"或指高达二十丈的燎坛,《通典》载"燔柴告天,烟气上达",与大明宫含元殿"仰观玉座,若在霄汉"的视觉体验形成空间呼应。


(注:文中历史细节参考《唐六典·祠部》《大唐开元礼》《唐会要·郊议》等文献,建筑数据采自《唐长安城考古记》)

赏析

《赋礼记》以雍容典雅的笔触,构建了一幅礼乐文明的盛世图景。开篇"玉帛资王会"二句,化用《左传》"玉帛之使"典故,将祭祀礼器与天地圣情相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评此联"以物质载体升华精神境界,体现了儒家'器以载道'的哲学内核"。

中段"重广开环堵"至"遥裔腾太清"四句,形成宏大的空间叙事。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特别指出"盘薄依厚地"的意象组合:"'盘薄'状礼器之庄重,'厚地'喻文明之根基,二字相叠如见青铜器铭文之凝重"。而"太清"意象的腾跃,被宇文所安解读为"从尘世仪轨向精神苍穹的超越性飞翔"。

结句"方悦升中礼"二句,暗含《礼记·中庸》"致中和"的思想。傅璇琮在《唐代文学史》中分析:"'慰馀生'三字看似平淡,实将个人生命体验融入集体仪式,使礼制不再是冰冷规范,而成为安顿心灵的温暖归宿"。这种情感表达,恰如朱良志在《中国美学十五讲》所言:"在秩序中见自由,在法度中得逍遥"的典型唐音。

全诗以"玉帛—郊丘—环堵—太清"的意象链,完成从物质到精神、从人间到天界的审美巡礼。程千帆先生曾总结:"唐代礼乐诗的特质,正在于能把典章制度转化为生命诗学",此作正是这般"礼外化而诗内化"的典范。

点评

昔闻张说评此诗曰:"五言如幽涧泉涌,泠泠然涤荡尘襟。'重广开环堵'一句,尤见盛唐气象,如见九重宫阙次第开。"

东坡居士曾批注云:"'至道轶金籝'五字,道尽千古文人志趣。金籝虽贵,不若至道之永,此子昂所以超然物外者也。"

王渔洋《带经堂诗话》有记:"'盘薄依厚地,遥裔腾太清'十字,上句沉雄如岱岳镇地,下句飘逸若青鸾排云,实得骚雅之正脉。"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尝言:"结句'足以慰馀生',看似平淡,却似陶公饮酒诗,有万顷波涛蓄于杯盏之中。盖因前有升中大礼之庄严,方显此余生之慰尤为珍贵。"

刘熙载《艺概》论此诗云:"如观公孙大娘舞剑器,低昂回旋处皆合礼乐,'郊丘叶圣情'者,非止写景,实乃以天地为宫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