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沉时,诗人独步于千年城墙之下。这座始建于汉代的军事要塞,此刻在晚霞中显露出斑驳的肌理,夯土城垣上密布着安史之乱时的箭痕。天宝年间的烽火早已熄灭,唯余墙缝间倔强生长的蓟草,在秋风中簌簌作响。
护城河早已干涸成田垄,残存的马面上停着几只昏鸦。诗人指尖抚过龟裂的垛口,触到开元年间某位戍卒刻下的家书。远处废弃的谯楼里,忽然惊起寒雀数只,翅膀拍碎如血的晚照。这场景令人想起杜少陵"国破山河在"的墨迹,而今连山河也换了容颜。
晚炊的孤烟自三里外的村落升起时,诗人注意到城墙根新添的流民窝棚。建中元年实行的两税法,终究没能阻止这些失去土地的农人流浪。风里传来孩童背诵《兔爰》的稚嫩声音,与城墙阴影里老卒哼唱的《黍离》重叠在一起。
暮露沾衣时分,诗人突然明白:这城墙何尝不是大唐的脊梁?而今它佝偻着身躯,却仍在秋霜中挺立。就像那些在藩镇割据中坚守气节的士人,明知盛世不可追,犹以文字筑起最后的精神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