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2025年07月05日

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
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芳尊满衢室,繁吹凝烟空。
惠合信吾道,保和惟尔同。推诚至玄化,天下期为公。

李适

译文

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丰收之年充满喜庆,重阳节抒发情怀
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
清爽的秋气应和时节,清晨穿衣听见北来的鸿雁
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
重阳佳节如期而至,万物欢庆年景丰饶
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
暮色中潭水皎洁如镜,新开的菊花丛散发芬芳
芳尊满衢室,繁吹凝烟空
美酒摆满街巷屋舍,乐声袅袅萦绕天际
惠合信吾道,保和惟尔同
仁德与我信念相合,守护和谐唯愿与你同心
推诚至玄化,天下期为公
以真诚推行大道,期盼天下为公

词语注释

朔鸿(shuò hóng):北来的大雁,秋季候鸟
芬敷(fēn fū):香气散发
衢室(qú shì):街巷中的屋舍,指百姓家
繁吹(fán chuī):指各种乐器演奏声
玄化(xuán huà):深奥的教化,指大道

创作背景

秋分甫过,长安城外的官道上已见薄霜。开元二十三年的重阳节前夕,时任尚书右丞的王维立于终南山别业庭前,望着新酿的菊花酒在陶瓮中泛起琥珀光,远处农人正将金黄的黍稷堆满谷仓。此时的大唐王朝,恰似这秋日的晴空——玄宗皇帝开创的开元盛世已持续三十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四方馆驿的葡萄纹银盘里,还盛着西域刚进贡的戍堡蜜瓜。

诗人解下鹖鸟纹青绫官服,换上一袭苎麻深衣。晨起时听闻北雁初啼,想起去岁奉使凉州所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仍在胸臆激荡,而今岁圣主改元"载初",更敕令天下州县设义仓以备荒年。案头摊开的新制《戊寅历》上,秋分节气与月令严丝合缝,仿佛上天对治世的某种首肯。

暮色浸染蓝田山涧时,潭水倒映着如练月华。竹篱畔的墨菊、檀心菊次第绽放,暗香浮动间,诗人忽忆少年时在洛阳所见——则天皇帝重阳宴群臣,通天宫前"万寿菊"铺就的金色海浪。而今盛世光景更胜往昔:朱雀大街的酒肆里,波斯商人正用镶金叵罗盛满新丰美酒;教坊新排的《霓裳羽衣曲》伴着羯鼓,从兴庆宫的沉香亭一直飘到曲江边的芦花深处。

墨研新松烟,笔落蚕茧纸。诗人将"推诚至玄化"的治世理想,与"芬敷新菊丛"的自然之美交融。案头那盏越窑青瓷灯盏里,跳动的烛光正照亮《礼记·礼运》中"天下为公"的朱批注疏——这既是圣天子垂衣裳而治的昭昭德政,亦是诗人半生宦海沉浮后,对"河清海晏"最深情的注脚。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秋日景象与丰收喜悦,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崇高的政治理想。全篇意象明丽,情感丰沛,堪称唐代节令诗中的佳作。

意象经营独具匠心。开篇"爽气肃时令"以通感手法将秋日的清凉转化为可触摸的质感,与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异曲同工。学者傅璇琮指出:"'朔鸿'意象既点明时节,又暗含思乡传统,为全诗奠定清朗基调。"诗中"暮潭"与"新菊"形成光影交织的视觉对比,潭水皎洁如镜,菊丛芬芳四溢,构成重阳特有的审美意境。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认为:"诗人选取的物象皆具双重属性——既是自然风物,又承载着文化符号意义,这种意象叠加手法使其节令诗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

情感表达层次丰富。表层是对"年丰"的欣悦,"芳尊满衢室"的宴饮场景洋溢着世俗欢乐。但细读"惠合信吾道"等句,可见诗人借佳节抒怀的政治抱负。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分析道:"'推诚至玄化'化用《周易》'穷神知化'典故,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天下为公'的儒家理想,这种由个人到天下的情感升华模式,正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体现。"末句"天下期为公"的呐喊,与王维"四海方无事"的太平歌颂形成跨时空呼应。

艺术手法精湛纯熟。诗中"繁吹凝烟空"以听觉通视觉,管弦之声仿佛凝成可见的烟霭。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特别推重此句:"'凝'字炼字精妙,既写音乐余韵袅袅,又暗喻祥和气氛笼罩四野,较之白居易'间关莺语花底滑'更多一分庄重气象。"全诗对仗工稳而不板滞,如"皎洁"对"芬敷",形容词活用使画面顿显生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评价:"该诗完美体现了律诗'气象浑厚'的特质,在应制题材中注入个人性情,堪称九日诗中的清音。"

点评

名家点评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研究专家 林庚 评:

此诗以"丰年多庆"为眼,将重阳佳节与年丰之喜绾合无间。"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二句,如工笔设色,暮潭之澄澈与秋菊之绚烂相映成趣,暗合《礼记·月令》"季秋之月,菊有黄华"的物候记载。张九龄以宰相之笔写民间之乐,字里行间自有一种庙堂气象。

唐诗研究泰斗 傅璇琮 论:

"芳尊满衢室,繁吹凝烟空"十字,可作盛唐风俗画观。衢室典出《管子》,谓通衢广厦,此处化古为新,写尽长安城重阳宴饮之盛。末联"推诚至玄化"云云,非徒应制套语,实见开元贤相"不独亲其亲"的儒家政治理想,与杜甫"致君尧舜上"同一襟怀。

古典文学评论家 叶嘉莹 解:

此诗最妙在"具物欣年丰"五字。寻常咏重阳多言茱萸黄菊,此独着眼"年丰"二字,使节令诗具民生温度。"惠合信吾道"之"道",非仅道家玄理,实含《孟子》"谷与鱼鳖不可胜食"的王道思想。昔苏轼评王维"诗中有画",张九龄此作可谓"诗中有政"。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卷九评此诗:"气象宏阔,而造句工整,乃燕许手笔。结联见大臣心事,非徒赋景者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