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甫过,长安城外的官道上已见薄霜。开元二十三年的重阳节前夕,时任尚书右丞的王维立于终南山别业庭前,望着新酿的菊花酒在陶瓮中泛起琥珀光,远处农人正将金黄的黍稷堆满谷仓。此时的大唐王朝,恰似这秋日的晴空——玄宗皇帝开创的开元盛世已持续三十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四方馆驿的葡萄纹银盘里,还盛着西域刚进贡的戍堡蜜瓜。
诗人解下鹖鸟纹青绫官服,换上一袭苎麻深衣。晨起时听闻北雁初啼,想起去岁奉使凉州所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仍在胸臆激荡,而今岁圣主改元"载初",更敕令天下州县设义仓以备荒年。案头摊开的新制《戊寅历》上,秋分节气与月令严丝合缝,仿佛上天对治世的某种首肯。
暮色浸染蓝田山涧时,潭水倒映着如练月华。竹篱畔的墨菊、檀心菊次第绽放,暗香浮动间,诗人忽忆少年时在洛阳所见——则天皇帝重阳宴群臣,通天宫前"万寿菊"铺就的金色海浪。而今盛世光景更胜往昔:朱雀大街的酒肆里,波斯商人正用镶金叵罗盛满新丰美酒;教坊新排的《霓裳羽衣曲》伴着羯鼓,从兴庆宫的沉香亭一直飘到曲江边的芦花深处。
墨研新松烟,笔落蚕茧纸。诗人将"推诚至玄化"的治世理想,与"芬敷新菊丛"的自然之美交融。案头那盏越窑青瓷灯盏里,跳动的烛光正照亮《礼记·礼运》中"天下为公"的朱批注疏——这既是圣天子垂衣裳而治的昭昭德政,亦是诗人半生宦海沉浮后,对"河清海晏"最深情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