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一章,章十六句

2025年07月05日

芳岁肇佳节,物华当仲春。乾坤既昭泰,烟景含氤氲。
德浅荷玄贶,乐成思治人。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群臣。
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熏。
式宴礼所重,浃欢情必均。同和谅在兹,万国希可亲。

李适

译文

芳岁肇佳节,物华当仲春。
美好的岁月开启佳节,万物风华正值仲春。
乾坤既昭泰,烟景含氤氲。
天地间一片祥和,朦胧的景色中雾气缭绕。
德浅荷玄贶,乐成思治人。
德行虽浅却承蒙天恩,音乐奏成时思念治国之人。
前庭列钟鼓,广殿延群臣。
前庭排列着钟鼓,大殿上延请群臣。
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
八卦的意象随舞姿展现,五音变换出新的曲调。
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熏。
虽非咸池之乐演奏,但愿能协和南风的熏陶。
式宴礼所重,浃欢情必均。
宴会的礼仪十分重要,欢乐之情必须人人均享。
同和谅在兹,万国希可亲。
和谐共处就在此时,万国都希望能亲近和睦。

词语注释

肇(zhào):开始。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昭泰:光明安泰。
氤氲(yīn yū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
玄贶(xuán kuàng):上天的恩赐。
咸池:古代传说中的乐名,黄帝之乐。
浃(jiā):透彻,普遍。

创作背景

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的礼乐光华
此诗诞生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某个仲春时节,麟德殿内朱紫云集、钟鼓齐鸣。史载玄宗曾多次于此殿宴飨群臣,仅开元二十四载一次赐酺便聚五千人,而新制雅乐更是"每初年望夜,御勤政楼观灯作乐"(《旧唐书·音乐志》)的重要仪典。诗人以十六句五言排律,将这场融合政治象征与艺术审美的盛况凝铸为文字霓虹。

天人感应的乐章
"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暗合玄宗朝太常寺改制雅乐之事。据《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曾命张文收考定律吕,新作《景云》《九功》等舞,将《周易》八卦方位融入乐舞编排。诗中"顾非咸池奏"的谦辞,实则以黄帝古乐比况当朝新声,彰显"开元之治"上应天象的合法性。

诗乐交融的治世图景
"式宴礼所重"六句揭示唐代宴饮诗的深层政治逻辑。玄宗《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序云"听政之暇,常资谈笑",这种"浃欢情必均"的君臣同乐,恰是《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理念的实践。诗人以"南风熏"典故,将舜帝《南风歌》的治世理想移植于开元盛世,最终落笔"万国希可亲"的开放气象。

文学史的双重投影
此诗体制暗合初唐应制诗传统,却洗尽"绮错婉媚"的龙朔诗风。当"物华当仲春"的清新对仗与"德浅荷玄贶"的典雅颂圣交织,已然预示天宝年间"圣代复元古"(李白《古风》)的文学复古思潮。麟德殿的钟鼓余响,实为盛唐之音的先声。

赏析

这首诗以中春时节麟德殿宴集为背景,展现了唐代宫廷礼乐的恢弘气象与"同和万邦"的政治理想。诗人通过时空交错的意象建构,将自然节令与人文礼乐完美融合,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盛世图景。

首联"芳岁肇佳节,物华当仲春"以节气为序曲,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指出:"'物华'二字既实指春景,又暗喻礼乐文明,体现唐人将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相统一的宇宙观"。随后"乾坤昭泰"与"烟景氤氲"构成宏阔与朦胧的视觉对比,程千帆《古诗考索》评此句:"以大块文章为底色,以氤氲气象为晕染,恰是盛唐审美理想的典型呈现"。

颔联转入人文主题,"德浅荷玄贶"句,《唐诗鉴赏辞典》解析为:"以谦逊之语写庄严之事,'玄贶'暗用《易经》'天垂象见吉凶'典故,将宴乐提升至天道垂示的高度"。而"乐成思治人"则呼应《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的思想,学者葛晓音在《唐诗流变论》中强调:"此句揭示全诗内核——礼乐不仅是艺术形式,更是治国之具"。

颈联描绘乐舞场景,"八卦随舞意"化静为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唐诗选注》认为:"将《周易》卦象融入舞蹈构图,体现唐代燕乐'形神兼备,礼乐相生'的特征"。"五音转曲新"句,音乐学家阴法鲁在《唐宋大曲考》中考证:"指《庆善乐》等新制乐曲,反映贞观时期音乐创新的实绩"。

尾联"式宴礼所重"至结句,宇文所安在《盛唐诗》中解读:"由具体场景升华为政治寓言,'浃欢均情'暗含《尚书》'协和万邦'的理想,展现帝国文化认同的构建过程"。最后"同和谅在兹,万国希可亲"二句,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评为:"以音乐之和喻天下之和,既是实写宴乐效果,更是对'天下大同'政治蓝图的诗意表达"。

全诗以"春—宴—乐—和"为脉络,将时间循环(仲春)、空间秩序(麟德殿)、艺术形式(乐舞)和政治理想(万国亲和)编织成有机整体。正如李泽厚《美的历程》所言:"唐代宫廷诗最动人的特质,在于能把仪式性的庄严转化为美学上的崇高,这首作品正是通过礼乐意象的精心配置,完成了从物质空间到精神空间的诗意超越"。

点评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气象宏阔,字字含皇家正音。'乾坤既昭泰'五字,已尽显盛世升平之象。后段'八卦随舞意,五音转曲新',以《易》理入乐舞,见礼乐教化之深意,非泛泛颂圣之作可比。"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论:
"此篇深得中和之旨,'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熏'二句,用古乐典故而自出新意,所谓'乐成思治人'者,正是贞观君臣以乐致治之胸襟写照。"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析:
"章法谨严如乐律,十六句分四层转进:首言时节,次述德政,再摹乐舞,终归同和。'式宴礼所重,浃欢情必均'十字,尤见唐代宫廷宴乐'礼乐相济'之精神。"

当代·叶嘉莹《唐五代名家诗选讲》赏:
"'烟景含氤氲'以朦胧之笔写清明之世,'万国希可亲'化用《尚书》'协和万邦'而更具诗性。全诗在庄严中见流动,如钟磬之声金玉交振,诚王言体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