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送徐州张建封还镇

2025年07月05日

牧守寄所重,才贤生为时。宣风自淮甸,授钺膺藩维。
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
报国尔所向,恤人予是资。欢宴不尽怀,车马当还期。
谷雨将应候,行春犹未迟。勿以千里遥,而云无己知。

李适

译文

牧守寄所重,才贤生为时。
作为州牧寄托着重任,贤才应时而生。
宣风自淮甸,授钺膺藩维。
宣扬德政从淮河之滨开始,授予兵权肩负保卫边疆之责。
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
入朝觐见以表深远的眷恋,面对君王倾诉思念之情。
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
忠诚存于心中,满怀感激陈述衷情。
报国尔所向,恤人予是资。
报效国家是你的志向,体恤百姓是我的责任。
欢宴不尽怀,车马当还期。
欢宴难尽心中情谊,车马已到归期。
谷雨将应候,行春犹未迟。
谷雨时节即将到来,春日出行还不算晚。
勿以千里遥,而云无己知。
莫因千里遥远,就说无人理解你。

词语注释

牧守(mù shǒu):州牧和太守,泛指地方长官。
淮甸(huái diàn):淮河附近的地区。
授钺(shòu yuè):授予兵权。钺,古代兵器,象征权力。
膺藩维(yīng fān wéi):承担保卫边疆的重任。
入觐(rù jìn):入朝觐见皇帝。
遐恋(xiá liàn):深远的眷恋。
方寸(fāng cùn):指心。
谷雨(gǔ yǔ):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创作背景

建中三年春,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称帝,兵锋直指汴州。时张建封以寿州刺史之职扼守江淮咽喉,练兵秣马以为东南屏障。韩愈时任徐州推官,亲见建封"忠诚在方寸"之节,适逢其入朝述职后还镇,遂作此诗以壮行色。

是年谷雨将至,彭城官柳新绿。建封临轩受钺之际,淮甸犹闻战鼓。诗人以"宣风自淮甸"暗喻其教化之功,更以"授钺膺藩维"点明朝廷托付之重。昔年建封于濠州夜袭李希烈别将,火光中亲擂战鼓,此刻车马还镇,旌旗上似犹带烽烟气息。

宴别时分,银鞍白羽映着琥珀光。韩愈执盏吟出"勿以千里遥",盖因去岁建封遣使持节赴阙,千里驿道霜蹄未歇。诗人深知此去淮水汤汤,非独送别藩镇重臣,实乃托付东南半壁之安。末句"无己知"三字,道尽乱世中儒将相知之谊,更见中唐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

赏析

这首诗以深挚的友情与家国情怀交织成篇,展现了诗人对张建封的殷切嘱托与深厚情谊。全篇既有对友人才能的赞美,又饱含对社稷民生的关切,在简练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层次。

意象运用上,"宣风自淮甸,授钺膺藩维"以雄浑的军事意象开篇,通过"淮甸"的地域象征和"授钺"的仪式描写,既突显张建封镇守徐州的军事重任,又暗喻其德政如春风化雨。《唐诗镜》评此联"气象宏阔,得大臣体",正是对其庄重意象的肯定。而"谷雨将应候"句则转为清新自然的农时节令意象,既点明离别时令,又暗含对友人施政如及时雨的期许。

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入觐展遐恋,临轩慰来思"的细节描写,将君臣相得的政治情感与知己相惜的个人情谊完美融合。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特别赞赏"忠诚在方寸,感激陈情词"二句,认为"十字道尽臣子心事,忠悃之言出于至诚"。尾联"勿以千里遥,而云无己知"更是神来之笔,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称其"结语悠远,千里同心之意溢于言表",将地理距离与心灵默契形成张力,升华了全诗的情感境界。

在艺术特色上,诗歌采用"赋"的手法直陈其事,却因真情贯注而显得韵味深长。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指出:"此篇看似平直,实则字字锤炼,'报国''恤人'一联尤见唐人律诗对仗之精工。"诗中"欢宴不尽怀,车马当还期"的转折处理,既符合送别诗的常规结构,又通过"欢宴"与"还期"的时空对照,强化了聚散无常的人生感慨。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将政治伦理情感化,使严肃的军政嘱托浸润着温暖的知己之情。正如《唐宋诗醇》所评:"公忠体国之言,而出以风人温厚之旨,此盛唐气象所以不可及也。"这种将家国大义与个人情谊完美结合的表达方式,正是该诗历经千年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所在。

点评

此篇赠别之作,以雅正之笔写庙堂之重,可谓"骨气端翔,音情顿挫"(沈德潜《唐诗别裁》)。张建封乃中唐名臣,韩愈此诗不独叙离情,更见君臣相得之深。

"宣风自淮甸,授钺膺藩维"二句,方东树《昭昧詹言》评曰:"典重高华,有《大雅》遗响",谓其得庙堂诗教之正。诗中"忠诚在方寸"一语,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特为标举:"五字如金石掷地,见出诗人与张公共持之心印"。

末四句尤见匠心,"谷雨"应候之语,纪昀《瀛奎律髓刊误》称其"化俗为雅,将节令点作锦绣文章";而"勿以千里遥"之劝慰,程学恂《韩诗臆说》叹为"温柔敦厚,深得风人之旨,非独技法老到,更见性情之真"。

全诗合观,恰如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所论:"昌黎赠官之作,往往以《尚书》典谟之体运《文选》骈俪之辞,此篇尤见其熔铸功深,在贞元间当为独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