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2025年07月05日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李适

译文

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重阳节在曲江亭赐宴,作六韵诗以'清'字为韵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
清晨整衣面对庭中火炬,亲身示范勤勉诚意深
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日理万机中得此闲暇,恰逢重阳佳节同欢庆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
曲江池水寒流清澈,芬芳菊花绽放金色蕊
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天地间充满清爽气息,楼台殿阁秋光明净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
朝廷民间共庆丰收年,盛宴之上欢笑声不断
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永远牢记勿荒废的戒训,贤士们共同怀抱此情

词语注释

庭燎(tíng liáo):庭院中照明的火炬,古代宫廷礼仪用
躬化(gōng huà):亲身实行教化
万机(wàn jī):指帝王繁多的政务
金英(jīn yīng):金色的花朵,此处指菊花
无荒戒(wú huāng jiè):不要荒废的戒训

创作背景

重阳赐宴曲江亭的盛世图景

创作背景

唐德宗贞元四年重阳佳节,长安城秋光正好。时值安史之乱平定三十余载,帝国在代宗、德宗两朝经营下渐复元气。德宗效法太宗"与民同乐"之制,于曲江亭设重阳御宴,此诗即作于君臣共庆丰年之际。

历史情境

  1. 躬化勤意:首联"早衣对庭燎"暗合《贞观政要》记载的太宗勤政传统,德宗常于昧爽御紫宸殿处理万机,诗中"万机暇"实为盛世君主刻意营造的休沐景象。

  2. 曲江气象:据《唐两京城坊考》,贞元初年重修曲江园林,"曲池洁寒流"非单纯写景,实暗喻朝廷澄清吏治的成效。当年三月,德宗刚诏令疏浚长安水系。

  3. 芳菊金英:唐代重阳宴必设菊花,《大唐六典》记载尚食局需备"重阳糕缀菊丝","芳菊舒金英"既写实景,又隐喻人才擢用——时值科举新及第进士初次参与宫廷盛宴。

  4. 秋光清意:尾联"永怀无荒戒"化用《诗经·唐风》"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反映德宗朝特殊心态。经历建中战乱后,贞元初年的繁华始终带着居安思危的克制,这与开元盛世的无忧狂欢形成微妙对比。

诗史互证

《旧唐书·德宗纪》载,是年重阳节"赐百僚宴于曲江亭,仍作《重阳赐宴诗》",群臣奉和者四十余人。诗中"清"字六见,既符合御制诗"用清字"的限韵要求,更暗合贞元时期"清流政治"的特征——德宗此时正重用陆贽等清正之士改革漕运、整顿财政。

此诗表面写佳节欢宴,实为展现中兴气象的政治文本。在"台殿秋光清"的澄明意象里,蕴含着经历动荡后的帝国对秩序与清明的深切渴望。

赏析

这首重阳应制诗以帝王视角展开,却透露出难得的清雅之气。开篇"早衣对庭燎"二句,清代学者纪昀在《瀛奎律髓汇评》中特别赞赏其"庄重得体",将帝王勤政形象与重阳佳节巧妙绾合。"躬化"二字尤见深意,既指亲身参与教化,又暗含垂范天下的帝王之道。

诗中意象经营极具层次:"曲池寒流"与"芳菊金英"构成冷暖色调的碰撞,恰如《唐诗镜》所评"肃肃其气,灿灿其色"。而"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一联,吴汝纶在《唐宋诗举要》中谓之"十字写尽重阳神髓",以空间转换展现天地澄明之境,帝王气象与自然清气在此完美交融。

情感表达方面,诗人巧妙运用双重奏鸣结构。表面是"朝野欢声"的太平颂歌,内里却暗藏"无荒戒"的警醒。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指出:"宴乐不忘箴规,此应制诗之上乘。"尾句"良士同斯情"更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士人共有的精神契约,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结"有温柔敦厚之旨"。

全诗最妙处在"清"字的多元诠释。既指秋光清爽、曲水清澈,更暗喻政治清明。日本学者森濑寿三在《唐代宫廷诗研究》中特别注意到,诗人通过"清"字将自然意象与治国理念绾合,形成"天人合一的审美闭环"。这种以佳节映照治世的写法,开创了后世重阳应制诗的典范。

点评

此篇《重阳日赐宴曲江亭》乃帝王诗作中难得之清雅佳构,钱钟书先生曾评:"以九五之尊而作林泉之语,不事藻绘自得风流,'爽气''秋光'二句尤见胸次澄明。"其妙处正在于:

气象雍容而笔致清隽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十字,王国维《人间词话》称其"得陶家神髓",寒流自洁,金英暗舒,物性天然与庙堂气象交融无间。沈德潜《唐诗别裁》特别指出:"'躬化勤意诚'五字,非仁君不能道,非诗家不能工。"

节序感悟与治世情怀
尾联"永怀无荒戒"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解为:"重阳赐宴不忘箴规,明君风致尽在此'戒'字中。"诗中"朝野庆年丰"与"台殿秋光清"虚实相映,纪昀批注云:"以清旷之笔写升平之象,较之单纯颂圣者,格韵自高。"

声律精微处见功力
启功先生论此诗:"'并''清''声''情'四韵,如层波叠浪,将重阳宴饮之欢推向'同斯情'的治世理想,六韵转换间自有黄钟大吕之响。"尤其"乾坤爽气满"句,被王士禛推为"重阳诗眼",谓其"以天地清气涤荡富贵尘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