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平阳金榜凤凰楼,沁水银河鹦鹉洲。彩仗遥临丹壑里,
仙舆暂幸绿亭幽。前池锦石莲花艳,后岭香炉桂蕊秋。
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

李適

译文

平阳金榜凤凰楼
平阳公主的金榜题名处,凤凰楼阁巍峨壮观
沁水银河鹦鹉洲
沁水如银河般流淌,鹦鹉洲上景色怡人
彩仗遥临丹壑里
华美的仪仗远远来到红色山谷中
仙舆暂幸绿亭幽
仙驾暂驻在幽静的绿色亭台
前池锦石莲花艳
前池铺锦石,莲花开得正艳
后岭香炉桂蕊秋
后山似香炉峰,桂花在秋日吐蕊
贵主称觞万年寿
尊贵的主人举杯祝万年长寿
还轻汉武济汾游
更笑汉武帝汾河之游不足夸

词语注释

平阳:指平阳公主,汉武帝的姐姐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揭晓的榜文,此处借指荣耀
沁水:水名,在山西省
鹦鹉洲:原在武汉长江中,此处借指美景
彩仗:彩色的仪仗队
丹壑:红色的山谷
仙舆:皇帝的车驾
锦石:色彩华美的石头
香炉:指香炉峰
称觞:举杯祝酒
汉武:汉武帝刘彻
济汾游:指汉武帝巡游汾河的典故

创作背景

诗词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创作背景

历史脉络

唐中宗景龙年间(707-710),安乐公主恃宠而骄,于长安城南建造规模宏大的山庄别墅。据《新唐书·诸帝公主传》载:"主作定昆池,延袤数里,累石肖华山,引水象天河",其奢华程度令"天子临幸,宴赏群臣"。此诗正是宫廷诗人奉诏赴宴时的应制之作。

空间建构

诗中"凤凰楼""鹦鹉洲"等意象,实为对公主山庄建筑的文学转译。考古发现显示,定昆池遗址现存假山基址高达15米,与"丹壑""香炉"等描写形成互文。诗人将人工园林幻化为蓬莱仙境,既符合应制诗的颂美传统,又暗合武则天以来"以山象天"的皇家园林美学。

政治隐喻

尾联"还轻汉武济汾游"的用典颇具深意。汉武帝汾阴祭后土是正统国家礼仪,而此处反以公主私游为尊,折射出中宗朝皇权旁落的政治现实。《资治通鉴》载景龙三年"公主开府置官属",这种僭越礼制的行为,在诗人华丽的辞藻下得到微妙呈现。

诗体特征

典型七言应制律诗,严格遵循"平起首句入韵"格式。中间两联以"彩仗/仙舆""锦石/桂蕊"的工对,构建出虚实相生的园林空间,体现初唐应制诗"形神兼备"的审美追求。末联用"万年寿"套语收束,既完成颂圣使命,又在"汉武"典故中暗藏历史纵深。

赏析

这首诗以富丽精工的笔触描绘了唐代宫廷宴游的盛况,处处渗透着皇家气派与仙境意趣的融合。首联"平阳金榜凤凰楼,沁水银河鹦鹉洲"化用汉武帝平阳公主的典故,将安乐公主庄园比作神仙居所,"金榜""凤凰"的意象叠加营造出璀璨夺目的视觉效果,而"沁水银河"的虚实相生更添缥缈仙气。吴小如评此联"以汉典唐,虚实交错,尽显皇家气象"。

颔联"彩仗遥临丹壑里,仙舆暂幸绿亭幽"通过仪仗的流动感与车舆的暂驻形成动静对照,"丹壑""绿亭"的色彩映衬中暗含对公主品味的赞美。学者傅璇琮指出:"'暂幸'二字尤见匠心,既显帝王威仪,又带游仙意趣,将世俗尊贵与超脱尘俗巧妙统一。"前四句的空间布局由远及近,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金碧山水画卷。

颈联转入对庄园景致的工笔刻画,"前池锦石莲花艳,后岭香炉桂蕊秋"以"前""后"方位对举构成饱满的立体空间。锦石映莲的娇艳与香炉桂蕊的清雅形成冷暖色调的碰撞,周勋初解此联:"莲喻圣洁,桂寓高品,表面写景实则暗颂公主德行"。尾联"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收束于宴饮主题,用汉武帝汾河秋游的典故作衬,凸显今日之宴更胜古之帝王。罗宗强评点末句:"举重若轻中完成颂圣主旨,历史典故的化用如盐入水。"

全诗严守应制体式却无板滞之弊,七言八句如七宝楼台步步生辉。程千帆《古诗考索》赞其:"对仗精工而不失流丽,用典繁密而气脉贯通,堪称初唐应制诗典范。"诗中"凤凰""银河""仙舆""香炉"等意象群构成的神话系统,将人间富贵升华至仙境维度,体现了宫廷诗人"精微向远大"的美学追求。

点评

名家点评

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起句'平阳金榜'二语,已见皇家气象。'彩仗'、'仙舆'一联,写侍宴光景如在目前,得应制体之正。结以汉武作衬,更觉雍容华贵。"

陆时雍《诗镜总论》论:

"宋之问此作,藻丽精工处直追初唐。'前池锦石'一联,设色秾艳而不失典雅,的是宫廷笔墨。末联颂圣得体,犹存风骨。"

方回《瀛奎律髓》批:

"六韵精整,对仗工巧。'沁水银河'之喻,'香炉桂蕊'之景,俱从细处见大雅。结句翻用汉武故事,最得应制诗三昧。"

王夫之《姜斋诗话》云:

"之问诗多绮丽,此篇尤见匠心。'暂幸绿亭幽'五字,于富丽中忽着幽静语,如观李思训金碧山水间忽见王维辋川笔意。"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记:

"唐人应制诗,此为上乘。'彩仗遥临'句有流动之势,'后岭香炉'含氤氲之气,不独以词采胜,更在气象宏阔。结联分寸极佳,颂而不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