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秋时节,李适之罢相归隐,携琴书往来于嵩山颍水之间。彼时盛世笙歌渐远,林泉之志愈明。五渡水畔的崖口,丹崖如削,碧涧鸣佩,正是唐人最爱的"别业"风景。宋十一(疑为宋鼎族裔)于此筑有别院,常以新诗相寄,遂有此酬答之作。
诗人以"青云境"三字勾勒出中唐士人特有的精神图景——既向往"扪壁窥丹井"的道家仙踪,又难舍"孤舟事沿越"的宦海余情。那"崿嶂传彩翠"的山水,实则是炼药求仙与庙堂之思的微妙叠影。末句"岁晏秉宿心"暗用陶潜"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之意,然较之晋人孤高,更多盛唐士大夫圆融世故的温润。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年)前后,正值李适之与李林甫党争失利之际。金涧明灭的波光里,分明映照着长安九重宫阙的残影。那些"委曲炼药说",何尝不是政治韬晦的隐喻?唐人总能在最失意时,将生命的褶皱舒展成山水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