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答宋十一崖口五渡见赠

2025年07月05日

闻君访远山,跻险造幽绝。眇然青云境,观奇弥年月。
登岭亦溯溪,孤舟事沿越。崿嶂传彩翠,崖磴互欹缺。
石林上攒丛,金涧下明灭。扪壁窥丹井,梯苔瞰乳穴。
忽枉岩中赠,对玩未尝辍。殷勤独往事,委曲炼药说。
邀余名山期,从尔泛海澨。岁晏秉宿心,斯言非徒设。

李適

译文

闻君访远山,跻险造幽绝。
听说你寻访远山,攀登险峰到达幽深绝境。
眇然青云境,观奇弥年月。
在那高渺的青云之境,观赏奇景度过漫长岁月。
登岭亦溯溪,孤舟事沿越。
登上山岭又逆溪而行,乘孤舟沿水路穿越。
崿嶂传彩翠,崖磴互欹缺。
陡峭山崖映着斑斓翠色,石阶交错倾斜残缺。
石林上攒丛,金涧下明灭。
石峰如林向上簇拥,山下溪涧金光闪烁明灭。
扪壁窥丹井,梯苔瞰乳穴。
手扶石壁窥看丹井,踏着青苔俯瞰钟乳洞。
忽枉岩中赠,对玩未尝辍。
忽然收到你岩中相赠的诗篇,相对赏玩不曾停歇。
殷勤独往事,委曲炼药说。
你殷勤追忆往事,娓娓道来炼丹之说。
邀余名山期,从尔泛海澨。
邀我共赴名山之约,随你泛舟海上边际。
岁晏秉宿心,斯言非徒设。
年末仍怀素志,此言绝非虚设。

词语注释

跻险(jī xiǎn):攀登险峰。
眇然(miǎo rán):高远的样子。
崿嶂(è zhàng):陡峭的山崖。
崖磴(yá dèng):山崖上的石阶。
欹缺(qī quē):倾斜残缺。
金涧(jīn jiàn):阳光映照下泛着金光的溪涧。
丹井(dān jǐng):道家炼丹的井,或指井水映丹霞。
乳穴(rǔ xué):钟乳石洞穴。
海澨(hǎi shì):海边。
岁晏(suì yàn):年末;晚年。

创作背景

暮秋时节,李适之罢相归隐,携琴书往来于嵩山颍水之间。彼时盛世笙歌渐远,林泉之志愈明。五渡水畔的崖口,丹崖如削,碧涧鸣佩,正是唐人最爱的"别业"风景。宋十一(疑为宋鼎族裔)于此筑有别院,常以新诗相寄,遂有此酬答之作。

诗人以"青云境"三字勾勒出中唐士人特有的精神图景——既向往"扪壁窥丹井"的道家仙踪,又难舍"孤舟事沿越"的宦海余情。那"崿嶂传彩翠"的山水,实则是炼药求仙与庙堂之思的微妙叠影。末句"岁晏秉宿心"暗用陶潜"遂尽介然分,终死归田里"之意,然较之晋人孤高,更多盛唐士大夫圆融世故的温润。

此诗作于天宝三载(744年)前后,正值李适之与李林甫党争失利之际。金涧明灭的波光里,分明映照着长安九重宫阙的残影。那些"委曲炼药说",何尝不是政治韬晦的隐喻?唐人总能在最失意时,将生命的褶皱舒展成山水长卷。

赏析

这首诗以幽邃的山水意象为载体,展现了唐代文人独特的隐逸情怀与精神追求。诗人通过"青云境""彩翠""金涧"等明丽意象的层叠铺陈,构建出一个超越尘世的仙境。

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诗中"崿嶂传彩翠,崖磴互欹缺"二句,以青绿山水画的笔触勾勒出山势的险峻与色彩的流动。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种色彩运用"将静态山峦转化为动态的生命体"(《唐代诗人丛考》)。而"扪壁窥丹井,梯苔瞰乳穴"则通过"扪""窥""瞰"三个动词,形成由远及近的视觉推移,最终聚焦于道家炼丹的典型意象,暗示着对长生之道的探寻。

情感表达含蓄深沉
"殷勤独往事"一句,透露出诗人对隐逸传统的深切认同。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评点道:"'独'字既写实景之孤绝,又喻心志之高洁"。尾联"岁晏秉宿心"以岁暮意象呼应初心坚守,形成时间的循环结构。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特别激赏这种"将空间位移转化为精神升华"的笔法。

炼字艺术登峰造极
"金涧下明灭"的"明灭"二字,被叶嘉莹誉为"得王维《鹿柴》光影变幻之妙"(《迦陵论诗丛稿》)。而"孤舟事沿越"中"事"字的活用,将舟行过程升华为精神事件,钱钟书《谈艺录》认为此乃"六朝山水诗向盛唐山水诗转型的关键技法"。

全诗最终在"泛海澨"的开放性意象中收束,留下无限遐想空间。霍松林《唐诗鉴赏集》总结道:"这种亦真亦幻的山水书写,实为盛唐文人理想人格的诗意投射"。

点评

名家点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评:

"李公此作,以云霞为笔墨,以山水为襟怀。'眇然青云境'五字,已摄全篇之魂。其写崖口五渡景致,非止摹形状貌,乃以心眼观之——'崿嶂传彩翠'如见朝岚暮霭,'金涧下明灭'似闻水佩风裳。炼药之说,忽作方外遐想,结处'岁晏宿心'句,犹见诗人抱朴守真之志。"

明·钟惺《诗归》品鉴:

"唐人山水诗至李颀,别开一天地。'扪壁''梯苔'二语,字字有攀援之态,字字含探险之趣。其赠答之什,往往于寻常酬和中见奇崛,如'对玩未尝辍'五字,便将金石之交写得淋漓。末四句忽宕开去,作蓬莱之想,此所谓'咫尺有万里之势'。"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析:

"此诗分三重境界:首叙寻幽之兴,如展荆浩画卷;中段状险峻之景,'石林''金涧'联,字字锤炼却自然生动,仿佛谢灵运'池塘生春草'之妙;后段抒方外之思,'秉宿心'三字如黄钟大吕,回响千年。李颀最擅以健笔写幽情,此篇可称其山水诗中的《广陵散》。"

当代·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论:

"在盛唐诗人中,李颀的纪游诗独标高格。此诗空间处理极具匠心:纵向以'登岭''溯溪'形成高度差,横向以'彩翠''明灭'构成色彩流。'孤舟事沿越'的叙事性穿插,使静态山水顿生动态之美。结处道教意象的融入,实为盛唐文人'吏隐'心态的典型写照,较之王孟,别具一番雄深雅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