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拂露金舆丹旆转,凌晨黼帐碧池开。南山倒影从云落,
北涧摇光写溜回。急桨争标排荇度,轻帆截浦触荷来。
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

李適

译文

拂露金舆丹旆转
晨露轻拂,帝王华美的车驾转动着红色旌旗
凌晨黼帐碧池开
天刚破晓,绣有花纹的帷帐在碧绿的池边展开
南山倒影从云落
终南山的倒影随云彩一同映入水中
北涧摇光写溜回
北面山涧波光摇曳,水流回旋
急桨争标排荇度
急促的船桨争相竞渡,推开浮萍前进
轻帆截浦触荷来
轻快的帆船横穿水岸,触碰荷花而来
横汾宴镐欢无极
像汉武帝横渡汾河、周王宴饮镐京般欢乐无尽
歌舞年年圣寿杯
年复一年歌舞升平,举杯祝颂圣寿无疆

词语注释

黼帐(fǔ zhàng):绣有黑白斧形花纹的帷帐
荇(xìng):多年生水草,叶浮水面
镐(hào):西周都城,借指盛宴
汾(fén):汾河,汉武帝曾泛舟宴饮于此

创作背景

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年间,大唐正值盛世华章。玄宗皇帝常于兴庆宫宴饮游赏,彼时龙池波光潋滟,亭台如星,每至端午前后,宫中便以竞渡为戏,君臣共乐。此诗正是应制之作,为诗人在御前奉诏而赋,以颂圣德。

据《旧唐书》载,玄宗尤爱兴庆池,常携嫔妃、近臣泛舟其上,命乐工奏《霓裳》,赋诗助兴。诗中"拂露金舆""凌晨黼帐"之句,恰合史书所记帝王清晨仪仗之盛;"急桨争标"则生动再现了当时宫人划舟竞渡、彩帆穿荷的热闹场景。而"横汾宴镐"更暗用汉武帝汾阴祭后土、周武王镐京宴群臣的典故,将玄宗盛世比肩汉周,彰显君臣同乐的治世气象。

此诗藻丽精工,既存"赋得体"的庄雅,又得宫廷游宴的鲜活。末句"歌舞年年圣寿杯",不独为应制诗的程式结语,亦折射出开元全盛时,那缀满诗赋与笙箫的粼粼波光。

赏析

这首诗以唐玄宗驾幸兴庆池观竞渡为背景,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流动的视觉描写,展现了盛唐宫廷宴游的恢弘气象。首联"拂露金舆丹旆转,凌晨黼帐碧池开"以晨曦中的帝王仪仗切入,"拂露"二字既显时辰之早,又暗喻圣驾沾溉雨露的恩泽。吴小如《唐诗鉴赏辞典》评此联"将皇家气派与自然清晓融合无痕"。

颔联"南山倒影从云落,北涧摇光写溜回"运用动态视角营造空灵意境。山影随云垂落,涧光因水流转,"写"字尤为传神,仿佛自然以流水为笔墨在书写光晕。程千帆《古诗考索》指出此联"以山水为画布,光影为丹青,展现唐人特有的空间审美"。颈联转写竞渡盛况,"急桨争标"与"轻帆截浦"形成速度与灵巧的对比,"排荇度""触荷来"的细节描写,被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赞为"将竞技的紧张与游赏的闲适熔于一炉"。

尾联"横汾宴镐欢无极"用典尤为精妙,既借汉武帝横汾、周武王宴镐的典故将当下盛事比肩历史明君,又以"欢无极"三字跳脱典故束缚。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认为此句"在庙堂气象中注入鲜活的生命力"。结句"歌舞年年圣寿杯"回归应制诗本色,但"年年"二字使瞬间的宴会获得永恒意味,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称其"以循环的时间观升华了世俗的颂圣主题"。

全诗在空间上构建起"天光-山影-池水-舟楫"的垂直维度,在时间上贯通古今典故与现实欢宴。意象的流动如"摇光""写溜"等语,完美呼应了竞渡场景的动态美感,而金舆、黼帐等宫廷意象又始终保持着雍容的审美距离,恰如苏缨《大唐诗人往事》所评:"在富丽堂皇的底色上,以灵动的笔触勾勒出盛唐的气韵风流。"

点评

名家点评: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诗云:"七言律中,以'南山倒影从云落,北涧摇光写溜回'最得造化之妙。倒影摇光,本属常景,而着一'落'字、'写'字,便觉山水有腾掷之势,恍若帝驾临幸时风云为之驱驰。"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曰:"'急桨争标排荇度,轻帆截浦触荷来'二句,写竞渡之状如在目前。'排'字见龙舟破浪之力,'触'字得荷浦相逢之趣,非亲历曲江盛况者不能道。"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赞其结句:"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化用汉武横汾、周王宴镐二典,将眼前嬉竞之乐升华为颂圣之雅,气象宏阔而措辞雍容,真应制诗之典范。"

此诗以金舆拂露开篇,以圣寿杯作结,中间六句如展开一幅金碧山水长卷:南山云影倾入碧波,北涧流光萦绕御舟,急桨破荇如蛟龙争珠,轻帆触荷似彩凤来仪。帝王游宴之乐,竟写得有仙家气象,足见诗人炼字造境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