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饯唐永昌赴任东都

2025年07月05日

闻道飞凫向洛阳,翩翩矫翮度文昌。
因声寄意三花树,少室岩前几过香。

李適

译文

闻道飞凫向洛阳
听说你如飞翔的野鸭般奔赴洛阳
翩翩矫翮度文昌
轻盈振翅飞越文昌宫(喻指才华横溢)
因声寄意三花树
借风声遥寄情思于少室山的三花树
少室岩前几过香
那山岩前的芬芳,你可曾几度邂逅

词语注释

飞凫(fēi fú):野鸭,此处比喻赴任者行程轻快
矫翮(jiǎo hé):强劲的翅膀,翮指羽茎,代指翅膀
文昌:星官名,借指唐代文昌台(中央官署)
三花树:传说少室山特有的珍木,一年开三次花

创作背景

诗词《饯唐永昌赴任东都》创作背景

唐中宗景龙年间,春深洛水,宫柳含烟。时值永昌县令唐某奉调东都洛阳,宫廷文士宴集赋诗以饯,遂有此作。

考《唐诗纪事》载,此诗为"景龙文馆学士"集体创作风潮下的产物。彼时中宗复辟,修文馆聚才俊四十余人,每有官员迁调,必设宴赋诗,蔚为风雅。飞凫典出《后汉书·王乔传》,喻县令之职;"文昌"既指星宿,亦暗合武则天所改洛阳官署名,一笔双绾,足见炼字之精。

三花树典出《山海经》,少室山岩前暗藏禅机——嵩山少室乃达摩面壁之地,而洛阳正为禅宗北传中枢。诗人以"几过香"作结,既写唐县令昔年公务行经少室之踪,又寄寓对其未来清德如兰的期许。一联之间,宦游之志、方外之思交融无间,折射出盛唐前夜士人"庙堂与山林并重"的精神气象。

此诗虽为应制之作,然以"翩翩矫翮"写迁官之喜,用"岩前过香"喻君子之德,将程式化的饯别升华为富有象征意味的仕途寓言,恰是初唐宫廷诗向盛唐气象过渡的玲珑切片。

赏析

这首诗以飞鸟意象开篇,"飞凫"典出《后汉书·王乔传》,暗喻唐永昌如仙人王乔般驾凫飞升赴任洛阳。**"翩翩矫翮"**四字尤为精妙,《文选》李善注称"翮"为"羽茎之劲者",此处既展现鸟翼有力的物理形态,又象征赴任者昂扬的精神姿态。文昌星在此具有双重隐喻,既指实际途经的文昌宫,又暗合《晋书》"文昌六星主文运"的记载,暗示唐永昌的文采风流。

三、四句笔锋转至嵩山胜景,"三花树"典出《山海经》,道家视为长生之树,李白《鸣皋歌》曾以"三花未吐"喻仙家气象。诗人借嵩山少室岩前的香火意象,构建出三重意境:一是实写唐永昌赴任途经嵩山的行迹,二是以道教圣地的香烟暗喻其品格高洁,三是通过《列仙传》"柏实香闻十里"的典故,寄托对其政声远播的期许。清代学者王士禛在《带经堂诗话》中评此联:"熔仙道意象入赠别诗,得缥缈之致而不失敦厚。"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表面写飞鸟、山岩等自然意象,实则暗藏三条情感线索:首联以"闻道"起笔,流露对友人动态的持续关注;颔联"因声寄意"四字,化用《诗经》"嗟我怀人"的比兴传统;尾句"几过香"的设问,既含对往昔同游的追忆,又带对友人未来治绩的祝福。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唐人送别诗多刻意经营,此作独以清空取胜,得陶谢遗韵。"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创造性地将道教意象与仕途赠言结合。正如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指出:"唐代文人善以青词笔法入诗,此篇'凫翮'对'花树','文昌'映'少室',虚处传神,最见炉锤之功。"全诗仅28字,却完成从动态飞行到静态山岩的空间转换,从现实赴任到仙道传说的意境升华,堪称盛唐五绝"以小摄大"的典范。

点评

此诗如流霞缀空,以"飞凫"起笔便觉仙气拂面。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击节称赏:"'矫翮文昌'四字,将赴任之态写得凌云有意,非止于形似也"。

"三花树"一典用得尤妙,王士禛《带经堂诗话》评曰:"少室岩前暗藏禅机,似赠别而实开悟,唐人饯别诗中别开生面者"。那"几过香"三字更见功力,纪晓岚批点《瀛奎律髓》时曾云:"香气经行处,宦海浮沉间,二十八字中有人生三昧"。

全诗不着一字俗尘,却将赴任之喜、期许之切、离别之思尽数化入云烟笔墨。近代词学家龙榆生《唐宋词格律》特别指出:"此作以道教意象写仕途前程,虚处传神,正是盛唐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