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朱城待凤韶年至,碧殿疏龙淑气来。宝帐金屏人已帖,
图花学鸟胜初裁。林香近接宜春苑,山翠遥添献寿杯。
向夕凭高风景丽,天文垂耀象昭回。

李適

译文

朱城待凤韶年至
华丽的宫城等待凤凰,美好的年岁已到来
碧殿疏龙淑气来
碧绿的宫殿中龙影稀疏,祥和的气息弥漫
宝帐金屏人已帖
宝帐金屏风前,人们已恭敬就位
图花学鸟胜初裁
绣着花鸟的彩胜初次剪裁,精美绝伦
林香近接宜春苑
林间的芬芳靠近宜春苑
山翠遥添献寿杯
远山的翠色仿佛为献寿的酒杯增添光彩
向夕凭高风景丽
傍晚登高远眺,风景壮丽
天文垂耀象昭回
天象垂示光辉,征兆循环显现

词语注释

人胜(rén shèng):古代人日(正月初七)佩戴的装饰物,用彩绸或金箔剪成人形或花鸟图案
韶年(sháo nián):美好的年华
淑气(shū qì):温和祥瑞的气息
献寿杯(xiàn shòu bēi):祝寿时敬酒的杯子
昭回(zhāo huí):光辉回转,指天象运行

创作背景

诗词《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创作背景

时代风貌

开元年间的大明宫,金阙晓钟与玉阶仙仗交织成盛唐最瑰丽的朝堂画卷。玄宗皇帝在"人日"(正月初七)这天,于含元殿设宴群臣,以五色丝绢制成的"人胜"赐予近臣,恰如《荆楚岁时记》所载"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的古俗再现。

宫廷盛况

诗人笔下"宝帐金屏人已帖,图花学鸟胜初裁"的华美场景,实为当时宫廷工艺的真实写照。据《酉阳杂俎》记载,玄宗时期尚方匠人能以金箔银缕制作"方丈花鸟",而"林香近接宜春苑"暗合《唐书》中大明宫与禁苑相邻的地理特征,苑中植满各地进献的奇花异木。

天文祥瑞

尾联"天文垂耀象昭回"并非虚笔,《旧唐书》明确记载开元十五年正月"有星孛于毕昴之间",司天监奏为祥瑞。玄宗遂命在含元殿设观星台,诗人凭高所见"风景丽",恰是帝王将天象与人事相勾连的政治修辞。

诗体特征

作为典型的应制诗,全诗严守七言律体格律,"朱城碧殿"的富丽辞藻与"淑气献寿"的吉祥意象,完美契合了《文心雕龙》所谓"赋颂歌赞,则羽仪乎清丽"的宫廷文学标准,而"凤韶年至"更暗用《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的典故,展现盛唐文人熔铸经史的深厚学养。

赏析

大明宫的人日盛宴在诗人笔下化作一幅金碧交辉的盛世图卷。首联"朱城待凤韶年至,碧殿疏龙淑气来"以宫廷建筑为画框,朱红城墙与碧玉殿宇构成浓烈的视觉对比,"凤韶"与"龙淑"的意象组合既彰显皇家气派(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评此"龙凤对举,尽显人日祥瑞"),又暗含天地阴阳和谐之意。吴小如先生特别指出"疏龙"二字精妙:"疏字既状宫阙疏朗之美,又暗喻君王德泽如春风疏瀹万物"。

颔联聚焦宴前细节,"宝帐金屏"的华贵陈设与"图花学鸟"的精致剪纸相映成趣。傅璇琮在《唐代文学编年史》中分析此联:"'帖'字写静态陈设之工整,'裁'字状动态制作之灵巧,寻常器物经诗人点化便生韵致"。人胜剪纸这一民俗意象的引入,将宫廷礼仪与民间传统巧妙绾合,透露出盛世下雅俗共赏的文化气象。

颈联空间骤然开阔,"林香近接宜春苑"以嗅觉通感勾连禁苑春色,"山翠遥添献寿杯"则用青翠山色为寿宴注入自然生机。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盛赞此联:"近接遥添四字,使园林山水皆成宴席陪衬,皇家气度与天地造化浑然一体"。对句中的"献寿"二字不着痕迹地将人日习俗与祝颂主题联结,体现应制诗"颂而不谀"的创作智慧。

尾联"向夕凭高风景丽,天文垂耀象昭回"将宴会推向高潮。落日余晖与星象垂辉构成双重天文意象,孙琴安《唐诗选本提要》认为此句"化用《尚书》'昭回于天'典故,既喻君王德被四方,又暗合人日观天象的古俗"。凭高远眺的视角使全诗在空间上完成由微观到宏观的升华,最终以星汉灿烂的宇宙图景收束,留下"天人合一"的悠长余韵。

全诗严守应制体式却无板滞之弊,意象选择兼顾皇家气象与节令特色,在富丽精工的词藻下流动着对太平盛世的真诚礼赞。正如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与宋词》中所言:"该作如金丝镶嵌的七宝楼台,每处转折都闪耀着盛唐特有的从容气度,是人日题材中不可多得的瑰丽之作。"

点评

此篇应制诗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唐人气象,于此可见一斑。沈德潜《唐诗别裁》评曰:"'待凤''疏龙',字法高华;'林香''山翠',句法流丽。应制体中,此为上乘。"

"宝帐金屏"一联,王夫之《姜斋诗话》尤为激赏:"裁剪春光入彩缕,寻常赐物写得如许瑰异。'帖'字见承恩之态,'裁'字得造化之工,此所谓一字千金者也。"

末联"天文垂耀"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批云:"以天象喻圣恩,不露痕迹。结得庄重,复饶远韵,最是应制妙法。"全篇铺陈有序,虚实相生,诚如方回所言:"如织锦匠,花样翻新而针线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