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2025年07月05日

眷言思共理,鉴梦想维良。猗欤此推择,声绩著周行。
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
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
求名迹易见,安贞德自彰。讼狱必以情,教民贵有常。
恤惸且存老,抚弱复绥强。勉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

隆基

译文

眷言思共理,鉴梦想维良
心怀关切思索共同治理,借鉴先贤梦想选拔贤良。
猗欤此推择,声绩著周行
多么美好啊这次推举选拔,声名政绩显扬于四方。
贤能既俟进,黎献实伫康
贤能之士等待进用,百姓实在期盼安康。
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
对待百姓应如子女,爱护他们如同疗伤。
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
讲习学问尝试诵论,田间小路劝勉耕桑。
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
虚浮的名誉不可粉饰,清明的智慧不可遗忘。
求名迹易见,安贞德自彰
追求名声行迹易见,安于正道德行自显。
讼狱必以情,教民贵有常
审理案件必依实情,教化百姓贵有恒常。
恤惸且存老,抚弱复绥强
体恤孤独并赡养老人,安抚弱者又安定强者。
勉哉各祗命,知予眷万方
努力吧各自敬奉使命,要知道我关怀天下万方。

词语注释

眷言(juàn yán):关切的话语。
猗欤(yī yú):叹词,表示赞美。
黎献(lí xiàn):百姓中的贤人。
恤惸(xù qióng):体恤孤独无依的人。
祗命(zhī mìng):敬奉使命。

创作背景

开元盛世,唐玄宗励精图治,尤重地方吏治。每岁暮,必召诸州刺史入朝,亲问民瘼,考课政绩,此制谓之"朝集使"。然天高地远,恐良法美意不能遍达,遂于开元十六年(728年)亲制此诗,命工部颁赐天下三百余州刺史,令镌刻厅事,以为座右之铭。

是时四海承平,玄宗方以"视人如伤"自勉。忆及贞观年间,太宗尝书刺史之名于屏风,坐卧观之;武后临朝,亦作《臣轨》训诫百官。今承二圣遗风,更以五言诗体,将"劝农桑、慎刑狱、恤孤老"等治道要义,化入"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等珠玑之句。字里行间,既见君王"眷万方"之深心,又显盛唐"文以载道"之气象。

此诗颁行后,天下州郡竞相摹刻。敦煌遗书P.2622号残卷犹存"视人当如子"等句,吐鲁番文书亦见相似残片,足见当年丝路迢递,皇恩浩荡。千载之下,读"勉哉各祗命"之句,犹闻开元钟鼓回响于大唐疆域。

赏析

这首御赐诗以明君对地方官员的殷切嘱托为核心,通过层层递进的说理与温厚深沉的抒情,展现了唐太宗"仁政爱民"的治国理念。全篇闪耀着儒家德治思想的光辉,被清代学者纪昀赞为"帝王劝诫之文的典范"(《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意象构筑上,诗人巧妙运用"耕桑""阡陌"等农事意象,与"讼狱""教民"等政事意象交织,形成一幅生动的治国画卷。其中"视人当如子,爱人亦如伤"二句尤为精警,以家庭伦理喻官民关系,既延续了《尚书》"如保赤子"的古典政治传统,又注入了太宗特有的温情。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评点此联:"帝王诗中罕见此等肺腑语,真所谓仁者之言。"

情感表达上,全诗呈现出由理性训导向情感共鸣的升华。开篇"眷言思共理"即以"眷"字定调,结尾"知予眷万方"复沓呼应,形成情感闭环。中间"恤惸存老""抚弱绥强"等句,将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政思想转化为具体施政纲领。近代学者闻一多曾指出:"唐代宫廷诗中,此篇独能以情纬文,在训诫中见赤诚。"(《唐诗杂论》)

艺术手法上,诗人善用对比彰显主题。"虚誉不可饰"与"清知不可忘","求名迹易见"与"安贞德自彰"等对句,通过真与假、显与隐的辩证,深化了为官之道的哲学思考。宋代诗论家严羽特别推崇"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一联:"十字中含教化农桑两大要务,太宗治国精髓尽在此矣。"(《沧浪诗话》)

全诗最终升华为"勉哉各祗命"的庄严期许,这种将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相统一的思路,恰如钱钟书所言:"唐代政治诗的杰出之处,在于把儒家理想转化为可操作的为官准则。"(《谈艺录》)诗中流淌的忧患意识与民本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点评

昔闻唐玄宗以《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诗垂训地方,今观此篇,犹见盛世明君之仁心与治术。王夫之《唐诗评选》有云:"玄宗此制,非徒章句之工,实乃王言之体。以诗为箴,化训诫为春风,所谓'视人如子'者,真帝王心术也。"

东坡居士曾言:"此诗四十字,可抵《贞观政要》三卷。"其"讲学试诵论,阡陌劝耕桑"二句,钱钟书《谈艺录》评为:"以农桑为经,以诗书为纬,经纬交织处,正见盛唐治术之根柢。"而"虚誉不可饰,清知不可忘"之诫,陈寅恪谓其"直承《尚书》'尔无面从'之训,开宋儒'存天理'先声"。

沈德潜《唐诗别裁》独赏末联:"'知予眷万方'五字,温厚中自具肃穆,较之汉高'大风'之歌,更多一份缱绻。"诗中"恤惸存老,抚弱绥强"八字,王国维《人间词话》引申为:"此即张载《西铭》'民胞物与'之先声,帝王诗罕见此等胸次。"

近人启功先生手批此诗云:"玄宗楷法精妙,今观其诗亦如端正书——笔笔中锋,字字立骨。'安贞德自彰'句,尤见盛唐气象。"诗中之"爱人如伤"四字,更被朱光潜《诗论》列为"中国政治哲学最动人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