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十一年冬,唐玄宗李隆基携群臣自东都洛阳北巡太原,途经雀鼠谷险隘时,天象忽变。据《旧唐书·玄宗纪》载,此行实为彰显盛世威仪,亦暗含震慑突厥之意。时张说任并州长史,献《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以颂圣德,玄宗遂作此诗应答。
诗中"雷出应乾象"暗合《易经》"震惊百里"之象,史载玄宗过谷时恰逢春雷初动,群臣皆视为祥瑞。"风行顺国人"一句,既指山谷疾风,又隐喻政令通达。张九龄《大唐六典》曾记此次巡幸"旌旗千里",而"车马渐归秦"正对应銮驾返京之盛况。
"背陕关山险"实写雀鼠谷地形,《元和郡县图志》载此处"两壁千仞,中通一线",玄宗以"横汾鼓吹"呼应汉武帝《秋风辞》典,暗藏比肩古帝王之志。末句"心迹竟难陈"颇有深意——《明皇杂录》载张说此前因与姚崇政争被贬,玄宗借此诗暗示调和新旧党争之意,所谓"鹓鸾客"实指张说等文士集团。
全诗融天象、地理、人事于一炉,在应制诗的华丽辞藻下,暗涌着开元盛世初期权力平衡的微妙波澜。阳谷待春的草木,恰似玄宗对朝局焕新的期许,而最终未竟之言,则成为盛唐气象中一段意味深长的朝堂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