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

2025年07月05日

广学开书院,崇儒引席珍。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
礼乐沿今古,文章革旧新。献酬尊俎列,宾主位班陈。
节变云初夏,时移气尚春。所希光史册,千载仰兹晨。

隆基

译文

广学开书院,崇儒引席珍。
广开学问之地建立书院,尊崇儒学引来贤才如珍宝。
集贤招衮职,论道命台臣。
召集贤才授予高官之位,探讨治国之道任命重臣。
礼乐沿今古,文章革旧新。
礼乐制度承袭古今传统,文章著述革新旧有风貌。
献酬尊俎列,宾主位班陈。
宾主举杯酬答尊卑有序,席位排列井然各安其位。
节变云初夏,时移气尚春。
节气变换已至初夏时分,时光推移仍存春天气息。
所希光史册,千载仰兹晨。
但愿功绩光耀史册留名,千年之后仍敬仰此盛景。

词语注释

衮职(gǔn zhí):古代三公等高官的职位
尊俎(zūn zǔ):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盛酒肉的礼器,代指宴席
席珍(xí zhēn):座席上的珍宝,比喻杰出人才

创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敕改丽正书院为集贤书院,此举乃盛唐文治之重要标志。时张说以宰相领集贤院学士,掌刊辑经籍、荐举贤才之职,帝王亲赐宴于书院,命群臣赋诗以贺。李白此诗正作于这般煌煌气象之中。

是日,长安紫气东来,书院飞檐映日。玄宗以"珍"字为韵,暗合"崇儒引席珍"之典,既喻书院广纳天下贤才如席上珍宝,又寄望张说能甄拔遗贤以润色鸿业。诗中"礼乐沿今古"二句,实指张说主持修订《大唐乐礼》,革新文风之业绩;而"节变云初夏"之微妙时令描写,恰暗合四月改元集贤之史实。

此宴非独为张说荣宠,实乃盛唐文化工程之奠基礼。千载之下,犹可想见当日朱绂满堂、墨香盈袖,帝王振藻扬芬于上,文士吐凤雕龙于下,共绘开元盛世之文教长卷。

赏析

这首诗以集贤书院成立为背景,通过典雅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唐代崇儒重道的文化气象。诗人以"广学""崇儒"开篇,奠定了全篇庄重肃穆的基调。"席珍"典出《礼记·儒行》,喻指贤才如珍宝般珍贵,此处暗喻张说等学士的非凡才学。

诗中"礼乐沿今古,文章革旧新"一联,工整凝练,既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又彰显了创新的精神。明代学者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特别称赏此联,认为"十字道尽唐代文治精髓"。宴饮场景的描写,"献酬尊俎列,宾主位班陈",通过器物与礼仪的铺陈,营造出庄严和谐的氛国。

时间意象的运用尤为巧妙。"节变云初夏,时移气尚春",表面写季节交替,实则暗喻人才辈出的盛世气象。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点此句:"以自然之景喻人文之盛,得比兴之妙。"结尾"所希光史册,千载仰兹晨"升华主题,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殷切期望,与开篇的"崇儒"遥相呼应。

全诗情感庄重而不失温厚,既有对当下盛事的赞美,又饱含对历史长河的思考。近代学者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价:"此诗气象宏阔而不失典雅,可谓得应制体之正。"诗中体现的崇文精神,正是盛唐气象的重要注脚。

点评

名家点评: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评此诗曰:"气象宏阔而措辞典雅,'礼乐沿今古,文章革旧新'十字,尤见集贤书院承先启后之旨。张燕公(张说)以文宗之姿领学士,圣主赐宴赋珍字,此篇遂成三绝。"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节变云初夏,时移气尚春'最得应制体要,既颂明时,复寓勖勉。结句'千载仰兹晨',将一时盛事提升至汗青高度,笔力千钧而不失雍容。"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谓:"工部(杜甫)'紫殿焚香暖吹轻'诸作实祖此篇法度。'崇儒引席珍'五字,已道尽开元文治之精髓;'献酬尊俎列'联,则盛世礼乐如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