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

2025年07月05日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
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
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
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
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
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

赏玩期他日,高深爱此时。
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
地静鱼偏逸,人闲鸟欲欺。
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

审言

译文

野兴城中发,朝英物外求。
野趣从城中萌发,清晨追寻超脱尘世的美景。
情悬朱绂望,契动赤泉游。
心中挂念着官场荣华,却更向往赤泉边的自在遨游。
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海燕在书阁筑巢,山鸡在画楼前翩翩起舞。
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
雨后夏夜清凉,共坐在北面幽静的山岩上。
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
小路转弯处高峰逼近,曲折的桥阻碍了残缺的河岸。
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
玉泉的水改变了酒的滋味,石髓的甘甜替代了米饭的香气。
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
缠绕雾气的柳丝柔弱,迎风摇曳的紫藤蔓悠长。
犹言宴乐少,别向後池塘。
仍觉得宴饮欢乐不够,又转向后方的池塘寻趣。
携琴绕碧沙,摇笔弄青霞。
携琴漫步碧沙边,挥笔描摹青天云霞。
杜若幽庭草,芙蓉曲沼花。
幽静庭院长满杜若,弯曲的池塘绽放芙蓉。
宴游成野客,形胜得山家。
宴饮游玩成了山野之客,美景中仿佛山居人家。
往往留仙步,登攀日易斜。
常常留恋仙境般的步履,登攀间日影已西斜。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
堆叠的石头倚靠着轩窗,悬泉飞溅越过窗棂。
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
小鹿闯入歌妓的席间,幼鹤拉扯着孩童的衣角。
园果尝难遍,池莲摘未稀。
园中果实难以尝遍,池中莲花采摘不完。
卷帘唯待月,应在醉中归。
卷起帘幕只待明月,想必会在醉意朦胧中归去。
赏玩期他日,高深爱此时。
期待他日再来赏玩,却更爱此刻的幽深雅趣。
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
池塘如八水分流般曲折,山峰似九岳重叠令人疑幻。
地静鱼偏逸,人闲鸟欲欺。
地处幽静鱼儿格外悠闲,人迹罕至鸟儿竟欲亲近。
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
青溪畔留下离别的兴致,再与白云约定重逢之期。

词语注释

朱绂(fú):红色系印丝带,代指官位
赤泉:传说中不死之地的神泉
石髓:石钟乳,古人认为服食可延年
杜若:香草名,又称竹叶莲
麛(mí):幼鹿
牖(yǒu):窗户

创作背景

诗词与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创作背景

暮春时节的长安城,柳絮轻扬,韦承庆执笔立于义阳公主山池畔,将盛唐的山水灵韵与宦海浮沉凝练成五首绝唱。这位武后朝以"慎密自守"著称的宰相,在公主别业的山光水色中,竟流露出少有的疏放与诗情。

历史烟云里的吟咏

据《旧唐书》载,义阳公主乃高宗李治之女,其山池别业筑于终南山麓,引渭水支流营造"八水分流"之景。韦承庆作为武后心腹,在此宴游实非偶然——此处既是政治避风港,亦是精神桃花源。诗中"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的闲适,恰与史书所载其"虽居要职,常怀退心"的性情暗合。

笔墨间的仕隐平衡

五首联章构成精妙的叙事脉络:首章"情悬朱绂望"道尽朝臣身不由己,次章"石髓换粳香"又显山林之趣。第三首"携琴绕碧沙"的野客形象,实为诗人双重身份的隐喻。这种矛盾在末章"青溪留别兴"中得到超越,正如《唐诗纪事》评价其诗"于板荡见从容,在朱紫得林泉"。

盛唐园林的诗意定格

"攒石当轩倚,悬泉度牖飞"二句,可窥见唐代园林"因山构室"的营造智慧。考古发现的唐三彩山池模型,正与诗中"池分八水背,峰作九山疑"互为印证。这些诗句不仅记录了一座公主园林的盛况,更成为研究唐代山水美学的重要文本。

韦承庆在此完成的,不仅是五首应景之作,更是一场精妙的政治姿态表演——用流丽的词采包裹着谨慎的处世哲学,让后人在千年后的今天,仍能透过这些文字,触摸到那个时代士大夫们复杂而优雅的精神世界。

赏析

这组山水田园诗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义阳公主山池的隐逸之美。杜审言通过"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的意象并置(《唐诗鉴赏辞典》评),将宫廷的华贵与山野的生机奇妙融合。学者傅璇琮指出,这种"朱绂望"与"赤泉游"的对照,折射出初唐文人"身在庙堂,心向林泉"的矛盾心态。

组诗的空间构建极具匠心。第二首"径转危峰逼,桥回缺岸妨"采用移步换景手法,钱钟书在《谈艺录》中盛赞其"咫尺万里"的构图智慧。而"玉泉移酒味,石髓换粳香"更以通感修辞,将味觉与触觉意象交织,形成"物质享受精神化"的审美效果(宇文所安《初唐诗》评析)。

诗人对自然生灵的观察尤为精微。第四首"鹿麛冲妓席,鹤子曳童衣"二句,程千帆《古诗考索》认为化用了《楚辞》的山鬼意象,却赋予其唐人的世俗欢愉。这种"仙俗交融"的笔法,正是"从六朝玄言向盛唐山水过渡的典型样本"(莫砺锋《唐诗与宋词》语)。

组诗的时空意识颇具深意。尾联"青溪留别兴,更与白云期"暗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云鸟意象,葛晓音在《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中指出,此中包含着"对永恒自然的皈依渴望"。而"卷帘唯待月"的细节,又透露出宫廷文人特有的精致审美趣味。

全组诗在音律上亦见功力。如"绾雾青丝弱,牵风紫蔓长"采用双声叠韵,王力《汉语诗律学》称其为"初唐五律对仗范式"。这种声韵之美与"雨余清晚夏"的视觉清凉感相得益彰,构成多感官的审美空间。

点评

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五首》品藻

此组诗如五幅青绿山水屏风,将初唐贵胄园林之趣与文人玄思巧妙糅合。明代诗论家陆时雍《唐诗镜》有云:"韦公此作,如瑶琴五弄,宫商迭奏而皆协中和之韵",诚为的评。

"雨余清晚夏"联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尤赏其"雨余清晚夏,共坐北岩幽"二句:"十字中含无限凉意,王孟山水之先声也"。骤雨初歇的琉璃时光里,诗人与山岩对坐,物我两忘之境,已开盛唐山水清音。

"绾雾青丝弱"句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称其"绾雾牵风之语,状藤蔓尤工"。青丝紫蔓在雾中风里舒展,拟人笔法使草木具婵娟之态。钱钟书《谈艺录》指此"实从谢朓'风碎池中荷'化出,而更添绮丽"。

"地静鱼偏逸"哲理
日本学者入谷仙介《唐代自然诗研究》特别推崇末章:"地静鱼逸,人闲鸟欺"八字,谓其"暗合庄子濠梁之辩,以物理显天机"。鱼鸟的自在恰成诗人精神投射,宋人刘辰翁批点曰:"得陶公'望云惭高鸟'句法而益精微"。

此组诗正如清人贺裳《载酒园诗话》所论:"承庆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五首步步生莲,终以'白云期'收束,可见林泉之志非暂避尘嚣,实为心灵归宿。"山水游宴之表,自有唐人意趣中那份特有的宇宙意识流转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