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赠苏味道

2025年07月05日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
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
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

审言

译文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
北疆的严寒想必艰苦,南庭的征人仍未归来。
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
边塞的羌笛声杂乱凄凉,北风呼啸卷起战士的衣袍。
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雨雪笼罩关山一片昏暗,风霜摧残草木稀疏凋零。
胡兵战欲尽,虏骑猎犹肥
胡人士兵在战争中消耗殆尽,但敌骑仍肥壮如常狩猎。
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
鸿雁何时能飞越边塞?龙城又经历了几次围困?
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
倚马挥动雄剑,插笔疾书军情飞报。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
天子的车驾回到京城,旧友云集在帝都周围。
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
正期待你凯旋归来,共赏歌舞同沐春光。

词语注释

南庭:指南方边疆的驻军之地。
羌笛(qiāng dí):古代羌族的乐器,声音悲凉。
朔气(shuò qì):北方的寒气。
戎衣(róng yī):军装,战袍。
龙城:汉代匈奴的要地,此处泛指敌方重镇。
羽书:插有羽毛的紧急军事文书。
帝畿(dì jī):京城附近的地区。

创作背景

诗词赠苏味道创作背景

暮春的长安城飘着柳絮,紫宸殿前的白玉阶上还留着未干的雨痕。御史台内,杜审言执笔的手在素笺上悬停许久,墨汁沿着狼毫滴落,洇开一片化不开的愁绪。这是武周神功元年(697年),北疆的烽火正灼烧着契丹叛军的铁骑。

案头摊开的军报记载着营州之乱的细节:松漠都督李尽忠举兵反周,突厥人趁机南下劫掠。诗人想起去岁在并州与苏味道对酌时,那位以"火树银花"名动洛阳的侍郎,此刻正随建安王武攸宜的大军行进在燕山积雪中。窗外更漏声声,恍惚间化作《陇头流水》的曲调,催动他写下"边声乱羌笛"的句子。

砚台里凝结的墨块映出诗人消瘦的面容。三年前他因直言获罪贬吉州,而今苏味道亦踏上征途。笔锋扫过"雨雪关山暗"时,朱雀大街传来凯乐声——那是王孝杰平定吐蕃的捷报。但诗人清楚,真正的战场在东北方,在那些"虏骑猎犹肥"的蓟北原野。

他忽然搁笔,从博山炉升起的青烟里,看见显庆四年(659年)的洛阳春日。那时他与苏味道、崔融、李峤并称"文章四友",在修文馆的梨树下讨论沈约的声律说。而今崔融正在军中掌书记,李峤在麟台校书,而自己案头还压着《欢喜诗》的未竟稿。

五更鼓响时,诗卷终成。当"歌舞共春辉"的结句落墨,东方既白。诗人将诗笺装入青绫函,忽然想起苏味道离京那日,灞桥的垂柳才抽出新芽。此刻辽东的冻土应已解冻,而他的诗句,正带着长安未央的月色,飞向卢龙塞外的铁衣征人。

赏析

这首诗以边塞战事为背景,通过精炼的意象群和跌宕的情感脉络,展现了初唐时期特有的雄浑气象与家国情怀。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评价此诗"将边地苦寒与将士豪情熔铸一体,形成刚健而深婉的艺术张力"。

意象的时空交响
诗人构建了多维度的空间意象:横向的"北地寒苦"与"南庭未归"形成地理对峙,纵向的"雨雪关山"与"风霜草木"构成天地苍茫的立体画卷。其中"乱羌笛""卷戎衣"二句尤为精妙,周振甫在《诗词例话》中指出:"'乱'字既写笛声纷杂,又暗喻战局动荡;'卷'字既状朔风凛冽,又隐射征衣猎猎,一字而具多重意蕴。"

情感的层递转折
全诗情感脉络可分三重境界:前六句以"苦""暗""稀"等字眼铺陈边塞艰险,符合《文心雕龙》"写物图貌,蔚似雕画"的状物标准;中四句"战欲尽""猎犹肥"突然扬起斗志,胡震亨《唐音癸签》称此"于绝境中勃发英气,得建安风骨之遗响";末四句则转入凯旋想象,"献凯""春辉"之语被宇文所安在《初唐诗》中解读为"用盛唐之音预支胜利,体现初唐诗人的时代自信"。

修辞的军事化隐喻
诗中军事术语的文学化运用颇具特色。葛晓音在《八代诗史》中特别赞赏"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的细节:"剑动而书飞,武备与文事相映,战士与书生身份在此达成完美统一。"这种将兵器(雄剑)与文具(羽书)对举的手法,开创了后来边塞诗"书剑飘零"的经典意象范式。

歌舞春辉的象征意义
尾联"歌舞共春辉"被历代评家视为诗眼。罗宗强在《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分析:"此句将血腥战事转化为审美意象,用春辉的温暖消解边塞的严寒,体现唐诗特有的'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反向衬托,恰如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言"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的艺术辩证法。

点评

名家点评

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盛赞此诗:"骨力沉雄,气象宏阔,直追汉魏风骨。'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十字,写尽塞外苍凉,有建安七子之遗响。"

近代学者闻一多先生于《唐诗杂论》中评点:"苏味道此作,最得边塞诗神髓。'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与王龙标'大漠风尘日色昏'可称双璧。"

当代诗词大家叶嘉莹教授特别赏析末联:"'歌舞共春辉'五字,以乐景写哀情,将征人思归、志士报国的复杂心绪,化作一片光明气象,此盛唐独有之笔力。"

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批注此诗时感叹:"看他'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二句,非但字字金石,更见书生报国本色。杜少陵《前出塞》诸作,未必不受此启发。"

艺术特色总评:此诗以铁马冰河之笔,写春闺梦里之情。对仗处如"雁塞何时入,龙城几度围",工稳如初唐而气韵生动;转韵处似"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陡转欢愉而暗含沧桑。苏味道能于初唐绮丽风中独树一帜,正赖此等沉雄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