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酺

2025年07月05日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袨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日久属年丰。

审言

译文

大酺
盛大的宴饮
毗陵震泽九州通
毗陵和震泽连通九州
士女欢娱万国同
男女欢庆,万国同乐
伐鼓撞钟惊海上
击鼓撞钟,声震海上
新妆袨服照江东
新妆华服,照亮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
梅花飘落,疑似残雪
柳叶开时任好风
柳叶舒展,迎接着和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
火德星君和云官遇到太平盛世
天长日久属年丰
天长日久,年年丰收

词语注释

大酺(dà pú):盛大的宴饮。
毗陵(pí líng):古地名,今江苏常州一带。
震泽(zhèn zé):太湖的古称。
袨服(xuàn fú):华丽的衣服。
火德(huǒ dé):古代五行学说中的火德,象征祥瑞。
云官(yún guān):传说中的云神。

创作背景

诗词《大酺》创作背景

盛唐气象的礼乐注脚

此诗诞生于开元盛世的金色年轮里,当唐玄宗将"大酺"这项秦汉旧制重新织入盛唐礼乐图谱时,诗人以七律为梭,在"毗陵震泽"的水系经纬间,绣出了八世纪中国最绚烂的民间狂欢图景。史载开元年间共颁布大酺诏令二十七次,每次持续三至五日,期间特许百姓聚饮歌舞,正是这种"士女欢娱万国同"的治世表征,催生了诗中如敦煌壁画般浓烈的色彩交响。

吴越文化的诗性显影

"新妆袨服照江东"句暗合《旧唐书·舆服志》所载江南"俗尚华靡"之风。诗人选取江东作为审美样本,实因安史之乱前运河经济带的繁荣——毗陵(今常州)作为漕运枢纽,其"伐鼓撞钟惊海上"的盛况,恰是盛唐海洋贸易的文学镜像。考古发现的扬州唐城波斯陶片,正可为诗中跨国性狂欢提供物质文明的注解。

天授皇权的隐喻系统

"火德云官"的意象群源自武德初年傅奕奏议"唐承火德",诗人将五行学说转化为诗谶,使"梅花落处疑残雪"的视觉误差获得政治隐喻——玄武门之变的血色记忆已如残雪消融,柳叶新发象征的李氏正统正乘"好风"重生。这种将自然物候与政权合法性勾连的笔法,折射出开元文人特有的政治美学。

农耕文明的永恒祈愿

尾联"天长日久属年丰"看似俗套,实则暗合《唐六典》"岁丰则许大酺"的制度设计。诗人将临时性庆典升华为永恒丰稔的愿景,其精神内核可追溯至《诗经·丰年》的农耕集体记忆。洛阳含嘉仓遗址出土的唐代粟粒,以沉甸甸的考古实证,为这行诗句注入了历史的重量。

赏析

暮春时节读杜审言《大酺》,总觉字句间迸溅着盛唐特有的金粉。那"伐鼓撞钟惊海上"的声浪,至今仍在千年后的纸页上隆隆作响。

诗人以"毗陵震泽"起笔,如展开一卷金泥地理志。吴曾《能改斋漫录》称此联"气象宏阔,已见开元先声",九州万国的空间架构里,盛唐子民的欢愉如釉色饱满的唐三彩,在"新妆袨服"的明艳中流淌。江东士女着彩衣的细节,恰似张萱《捣练图》里截取的片段,将太平景象凝固定格。

"梅花落处疑残雪"最得后世评家激赏。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批注:"'疑'字绝妙,花雪难辨间自见春意阑珊"。这飘旋的梅瓣承载着双重隐喻——既是自然时序的交替,又暗合宴饮将尽的微醺。而"柳叶开时任好风"则被王夫之赞为"得物态之神"(《唐诗评选》),柔柳与和风的互动,恰似盛世君臣的遇合,透着从容自在的气度。

尾联"火德云官"用典尤见匠心。据周振甫《诗词例话》考释,此暗应《左传》"炎帝氏以火纪官"之说,将玄宗朝比作上古治世。那"天长日久"的咏叹,非但道出酺宴之欢,更似青铜鼎上镌刻的永久祝祷。胡应麟《诗薮》特别推许此联:"气象浑成,如初日芙蓉映照未央前殿"。

全诗如多棱水晶,每个意象都折射着盛唐特有的光芒。陆时雍《诗镜总论》所谓"初唐七律,至此始觉宫商协畅",正是捕捉到了诗中钟鼓声、欢笑声与落花声交织成的盛世交响。那柳叶间穿行的好风,至今仍在翻动诗页,送来永不散场的春天气息。

点评

昔闻张说此篇,如观大唐盛世之工笔画卷。明人胡震亨于《唐音癸签》中叹曰:"'伐鼓撞钟惊海上'句,如闻钧天广乐破空而来,其声威气韵,非开天盛世不能道也。"

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更以"双绝"评之:"'梅花落处'一联,不独状物工丽,更暗藏时序推移之妙。雪魄梅魂化入春风柳眼,此造化笔也!"近人俞陛云《诗境浅说》则拈出其中气象:"通篇如七宝楼台,'火德云官'句尤见祥瑞,想见开元全盛日,君臣同咏时。"

王夫之《唐诗评选》独赏其章法:"前四句如金钟大镛,后四句转作玉磬清笙。'天长日久属年丰'七字,将酺宴之欢升华为山河之祝,此所谓庙堂雅音。"钱钟书先生亦在《谈艺录》中提及:"杜审言此作,以富丽之笔写承平之象,'新妆袨服照江东'数字,已尽显唐人服饰之华、气度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