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春日怀归

2025年07月05日

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
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

审言

译文

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
心中满是对归乡的渴望,今年的春天却与往年不同。
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
壮丽河山映照着巍峨宫阙,故乡的桑梓让我思念起秦川。
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
繁花点缀着芬芳的园林,鸟儿欢鸣,和风轻拂碧绿的田野,炊烟袅袅。
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
更怀念那曾经欢乐游玩的地方,车马喧嚣的洛桥边。

词语注释

魏阙(wèi què):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代指朝廷或都城。
桑梓(sāng zǐ):桑树和梓树,古人家宅旁常栽种的树木,后借指故乡。
秦川(qín chuān):指今陕西关中一带,古为秦地,故称。

创作背景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诗人独立轩窗,望见陌上柳色新新,忽觉心中怆然——这已是天宝十五载(756年)的春天,长安城头却再不见往年的太平气象。安禄山的铁骑踏碎霓裳羽衣曲,玄宗皇帝西幸蜀地,盛唐的繁花在战火中零落成泥。

诗人笔下"河山鉴魏阙"五字,暗含《诗经·小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典故。昔日巍峨宫阙倒映在渭水中,如今却映照着叛军的旌旗。那"桑梓忆秦川"的叹息,分明带着《楚辞·哀郢》的悲怆,故园草木深,故国黍离离。

最是痛彻处,在"花鸟""风烟"二句。杜少陵《春望》写"感时花溅泪",与此处"花杂芳园鸟"形成残酷映照——自然依旧遵循着四时规律,而人间早已沧海桑田。绿野上的袅袅炊烟,恍若昨日洛桥边的车马喧嚣,那是记忆中上巳节祓禊的盛况,是《东京梦华录》里记载的"宝马雕车香满路"的太平光景。

诗人或许正避乱江南,如当时众多士人一般。韦庄《秦妇吟》所述"南邻走入北邻藏"的乱象,与此诗形成时空呼应。那洛桥边的车马,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成为盛唐文明的最后剪影,在烽烟中化作一声长叹。

赏析

春风拂过纸页,千年前的羁旅愁思在五言律句中渐次苏醒。这首《春日怀归》以精妙的时空交织,将游子情怀化作永恒的春天印记。

意象的辩证之美
诗人以"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构建宏阔的地理坐标系,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评此联:"山河如镜照宫阙,桑梓似线牵秦川",近景与远景在青铜镜般的河山倒影中重叠。而"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则展现微观世界的生机,清代黄生《唐诗摘钞》特别赞赏"杂"字用法:"不曰'间'而曰'杂',见飞鸟穿花、落英缤纷之态"。这种大景与小景的辩证,恰如郭绍虞所言"盛唐诗的空间艺术,总在尺幅中展现万里之势"。

情感的层递演进
开篇"心是伤归望"即以判断句式奠定基调,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指出:"'是'字斩截,如金石坠地"。随着颔联的故国追忆到颈联的春光沉醉,情感呈现"愁—忆—迷—欢"的波浪式推进。尾联"洛桥车马"的繁华记忆,在葛晓音《唐诗流变论》中被解为:"以都城盛景反衬当下孤寂,乐景写哀倍增其哀"。这种情感张力,印证了宇文所安"唐代怀乡诗总在甜蜜与苦涩间徘徊"的论断。

时空的蒙太奇
诗中暗藏三重时空:当下异乡的春天、记忆中的故园春色、往昔洛桥的欢宴。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分析此类结构:"如同展开手卷,让不同时空的画面在移动中自然衔接"。特别是"春归异往年"五字,方回《瀛奎律髓》评为"岁岁春相似,今春独不同,十字翻转便成千古绝唱"。这种时间感知的错位,恰如叶嘉莹所说"中国诗人总能在季节轮回中发现时间的褶皱"。

在青绿山水般的诗句里,我们看见一个永恒的春天困境:草木萌发时,乡愁最为锋利。正如松浦友久《唐诗语汇意象论》所指出的,盛唐诗人擅长"将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最终升华为审美距离"。那些飞舞在芳园的花鸟,终究飞不出游子含泪的眼眶。

点评

名家点评

此诗以春日怀归为题,却于明丽春光中暗藏深沉乡思,可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首联"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直抒胸臆,钱钟书《谈艺录》评曰:"'异'字最见匠心,非但时序之异,实乃心境之殊",将物候变迁与人生况味熔铸一炉。

颔联"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用典无痕,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盛赞其"山河故国之意象,经'鉴''忆'二字点化,顿生镜花水月之幻灭感"。对仗间可见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的遗韵。

颈联"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最得王维辋川笔意,朱光潜《诗论》称此联:"五字皆平常景,缀以'杂''和'二字,便觉春光跃动于纸面"。然细品之,绚烂春色愈显归思之切,恰如王国维所言"一切景语皆情语"。

尾联"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遥应开篇,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点明:"洛桥意象非实指,乃盛唐记忆之符号,昔日繁华与今朝怅惘在此形成时空叠印"。全诗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评:"温厚之中自饶警策,春色愈妍,归思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