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扈从出长安应制

2025年07月05日

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京师旧西幸,洛道此东巡。
文物驱三统,声名走百神。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
抚迹地灵古,游情皇鉴新。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
禹食传中使,尧樽遍下臣。省方称国阜,问道识风淳。
岁晚天行吉,年丰景从亲。欢娱包历代,宇宙忽疑春。

审言

译文

分野都畿列
疆域划分,都城周边井然有序
时乘六御均
天子乘坐六马之车,威仪赫赫
京师旧西幸
昔日京师曾西行巡幸
洛道此东巡
如今取道洛阳向东巡游
文物驱三统
礼乐典章传承三代正统
声名走百神
圣德声名感召天地众神
龙旗萦漏夕
龙旗在夜漏声中飘扬
凤辇拂钩陈
凤辇掠过星宿钩陈
抚迹地灵古
触摸古迹,感受地灵悠久
游情皇鉴新
巡游情怀,天子明察如新
山追散马日
山中追寻昔日放马时光
水忆钓鱼人
水边追忆当年垂钓闲情
禹食传中使
如大禹节俭,饮食由使者传递
尧樽遍下臣
似尧帝仁德,美酒遍赐臣下
省方称国阜
巡视四方,可见国家富庶
问道识风淳
询问治国之道,方知民风淳朴
岁晚天行吉
岁末时节,天象吉祥
年丰景从亲
年景丰收,万物和顺亲近
欢娱包历代
欢愉之情贯穿古今
宇宙忽疑春
天地之间仿佛春意盎然

词语注释

扈从(hù cóng):随从护驾
都畿(dū jī):京城及周边地区
六御(liù yù):天子车驾的六匹马
钩陈(gōu chén):星宿名,属紫微垣
漏夕(lòu xī):夜漏滴尽的夜晚
三统(sān tǒng):指夏、商、周三代正统
省方(xǐng fāng):巡视四方

创作背景

诗词《扈从出长安应制》创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冬,唐玄宗率百官自东都洛阳返归长安,车驾浩荡行于秦汉旧道。彼时正值开元盛世,四海升平,玄宗仿效古帝王巡狩之制,以彰天子威仪。诗人作为扈从之臣,目睹仪仗之盛,感怀今古,遂作此应制诗篇。

历史经纬

  • 玄宗此行暗合周穆王"西幸"典故,而"东巡"之举实为效法舜禹巡狩,诗中"禹食""尧樽"皆喻圣君遗风
  • "龙旗""凤辇"之仪仗规格,据《大唐开元礼》记载,需用"朱旗十二旒,画日月升龙"
  • "三统百神"暗指玄宗封禅泰山后推行的礼制改革,将天地人三统与百神祭祀纳入国家典仪

文学意象

  • "山追散马日"化用汉武帝西巡典故,与"水忆钓鱼人"的姜尚意象形成今昔对照
  • "文物驱三统"句中的"驱"字妙用,既写仪仗行进之势,又喻礼乐制度推行天下
  • 末句"宇宙忽疑春"以时空错位手法,将冬日巡游升华为永恒春景,暗含颂圣之意

政治语境: 时值宰相张说主持改革礼制,玄宗借东巡展示"问道识风淳"的治国理念。诗中"省方称国阜"对应《周礼》"岁巡四方"之制,反映开元中期"以礼治国"的政治诉求。此番巡幸实为封禅泰山的预演,次年玄宗即举行旷世封禅大典。

赏析

杜审言的《扈从出长安应制》以雍容华贵的笔触,描绘了帝王东巡的盛大场景。全诗通过时空交错的意象群,构建出天人感应的壮阔画卷。

意象的层递与升华
诗中"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二句尤为精妙。清代学者黄生在《唐诗摘钞》中评点:"'萦''拂'二字,化静为动,使星宿仪仗皆具飞动之势"。龙旗与北斗星垣(钩陈)的意象叠加,将人间仪仗与天象呼应,形成"天人同构"的恢弘气象。而"禹食""尧樽"的典故运用,正如《唐诗镜》所言:"以三代圣王作衬,顿觉巡狩之事浑厚如钟吕之鸣"。

情感的复合维度
表面看是典型的应制颂圣之作,但"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暗藏玄机。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指出:"此联忽作疏淡之笔,似有张良从赤松、严陵钓富春之思,于颂圣中见文人本色"。这种在皇家叙事中植入隐逸情怀的双重情感结构,正是初唐宫廷诗"雅正中有逸气"的典型特征。

时空的艺术重构
诗歌通过"分野都畿列"的空间铺排与"岁晚天行吉"的时间标记,构建起多维时空。现代学者傅璇琮在《唐代诗人丛考》中分析:"'文物驱三统'句,将夏商周三代礼制压缩于当下巡幸,形成历史纵深。这种时空压缩手法,实开盛唐李杜气象之先声"。末句"宇宙忽疑春"更以错觉式描写,将政治祥瑞升华为宇宙韵律,钱钟书《谈艺录》称此手法为"以心象吞并物象"。

修辞的典范意义
诗中"省方称国阜,问道识风淳"的对仗,被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推为"初唐最工整的理语对"。其妙处在于将《周易》"省方观民"的典故与《论语》"问道"之意象熔铸为新的政治哲学表达,达到"理周而不腐,辞丽而不浮"的艺术境界。

点评

名家点评辑录:

明·高棅《唐诗品汇》评此篇:"气象宏阔而针线细密,'龙旗萦漏夕,凤辇拂钩陈'二句,以天家仪仗入诗而能化典为画,星斗钩陈俱作琼瑶佩响。"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云:"'抚迹地灵古,游情皇鉴新'十字最见功力。扈从应制诗易流于谀颂,此作却以禹食尧樽之典,托出圣主与贤臣共治之象,所谓'省方称国阜,问道识风淳',深得应制体雅正之髓。"

近人俞陛《诗境浅说》析其结句:"忽以'宇宙忽疑春'收束,将煌煌典重之气,化作融融春意。历代欢娱不过一时之盛,而此诗能于颂圣中见永恒,犹杜审言'淑景转韶晖'之妙,而气象过之。"

当代学者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特别指出:"'山追散马日,水忆钓鱼人'暗用《诗经·白驹》《庄子·秋水》典,使巡幸山水顿生高致。应制诗能于富丽中见隐逸之思,如锦缎缀明珠,此盛唐独有之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