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2025年07月05日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巢燕养雏浑去尽,红花结子已无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杜甫

译文

莫笑田家老瓦盆,自从盛酒长儿孙。
莫要嘲笑农家陈旧的瓦盆,它曾盛满美酒滋养了几代儿孙。
倾银注瓦惊人眼,共醉终同卧竹根。
倾倒银壶注入瓦盆令人惊叹,醉后终将一同卧在竹根旁。
巢燕养雏浑去尽,红花结子已无多。
巢中燕子养育雏鸟后尽数飞离,枝头红花结成果实的也已不多。
黄衫年少来宜数,不见堂前东逝波。
穿黄衫的少年应常来相聚,莫等到堂前流水东逝不复还。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马背上是谁家的俊朗少年,到台阶前下马径直坐上主客之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不通报姓名豪放至极,指着银瓶直接索要美酒品尝。

词语注释

瓦盆(wǎ pén):陶土烧制的盆器,农家简陋酒器。
倾银注瓦:倾倒银制酒壶(贵重)注入瓦盆(粗陋),形成反差。
竹根:竹林地面,指醉卧自然的洒脱。
黄衫年少:唐代少年郎流行穿黄衫,代指青春年华。
东逝波:向东流逝的水波,比喻时光不可逆。
白面郎:面容白皙的俊美少年。
银瓶:华贵的银制酒器,与瓦盆形成阶层对比。

创作背景

诗词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创作背景

盛唐气象下的市井风情

此组诗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正值盛唐社会富庶、文化交融之际。杜甫以敏锐的观察捕捉长安城中少年游侠的意气风发,诗中"黄衫年少""白面郎"等形象,实为当时贵族子弟流行穿黄衫、跨白马风尚的真实写照。据《新唐书·车服志》载,玄宗时期"少年豪侠者皆衣黄",可见诗人对时代细节的精准把握。

老瓦盆中的世情隐喻

首篇"莫笑田家老瓦盆"以质朴的农家酒器起兴,暗含深意。考《唐会要》卷八十六记载,开元十七年玄宗下诏禁厚葬,提倡简朴之风。诗人通过"倾银注瓦"的对比,既反映社会贫富分化,又以"共醉竹根"的意象,表达超脱阶级的豁达情怀。这种将市井器物入诗的手法,正是杜甫"诗史"特质的早期体现。

青春易逝的哲学观照

第二首"巢燕养雏"句运用典型盛唐意象群,暗合《教坊记》中记载的流行燕乐曲调。诗人以"红花结子"的自然轮回,对照"东逝波"的永恒意象,折射出对青春短暂的深刻思考。这种生命意识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见月"的哲思一脉相承,展现唐诗由咏物向抒情的深化。

胡风浸润的饮酒文化

末篇"指点银瓶索酒尝"生动再现唐代酒肆风俗。据《酉阳杂俎》载,长安西市胡商酒肆常设银质酒器,少年侠客"不通姓字"即索酒痛饮的豪举,正是丝绸之路上胡汉文化交融的缩影。这种不拘礼法的做派,与李白《少年行》"落花踏尽游何处"共同构成盛唐少年精神的文学镜像。

赏析

这组《少年行》以质朴的语言勾勒出盛唐少年意气与田园野趣交织的画卷,展现了王建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独特体悟。三首诗看似独立,实则通过"酒"的意象串联起对青春、时光、率性的哲学思考。

第一首以老瓦盆的意象展开,形成强烈的审美反差。据《唐诗鉴赏辞典》评点,"'莫笑'二字以劝诫口吻开篇,将粗陶酒器与贵族金银器并置,揭示'共醉竹根'的生命平等观"。田家瓦盆虽陋,却在盛酒养育儿孙的过程中被赋予灵性,与"倾银注瓦"的华美器皿形成对立统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指出:"'卧竹根'的醉态描写,实则是返璞归真的隐喻,体现盛唐文人将市井趣味融入传统田园诗的创新"。

第二首通过燕去花落的意象群完成时空转换。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在《唐诗与人生》中分析:"'巢燕''红花'的凋零与'黄衫年少'的鲜活形成蒙太奇式对照,末句'东逝波'化用《论语》'逝者如斯'的典故,却以堂前具体场景消解说教意味"。这种以具象表达抽象的技法,使时光流逝的永恒命题充满生活质感。

第三首则聚焦少年游侠的剪影。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特别推许"不通姓字粗豪甚"的刻画:"九个字活画出盛唐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的典型神态,与李白《少年行》'系马高楼垂柳边'异曲同工,但更具市井气息"。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傅璇琮认为:"'指点银瓶'的细节描写,将北朝民歌《木兰诗》'对镜贴花黄'的娇憨转化为少年郎的豪爽,体现唐诗对乐府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三首诗在情感递进上呈现微妙的张力:从瓦盆共饮的平和,到惜时劝游的怅惘,终至纵马索酒的狂放。正如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所言:"王建以酒为线,串起生命不同阶段的状态——初尝的醇厚、将尽的珍惜、新醅的酣畅,构成关于成长的寓言"。这种情感脉络的铺展,使组诗超越单纯的游侠题材,升华为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礼赞。

点评

名家点评:

  1.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评第一首:
    "以老瓦盆起兴,至'共醉终同卧竹根'句,野趣盎然。子美(杜甫)写田家酒器,不尚金玉而重质朴,此中见真性情。'倾银注瓦'之对比,尤见世态炎凉。"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论第二首:
    "'巢燕''红花'句暗喻盛衰无常,结以'东逝波',少年当惜取光阴。子美善以寻常物象作警世语,黄衫年少之'数'字,正见其殷殷劝诫之意。"

  3. 近人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析第三首:
    "白面郎之粗豪情状,跃然纸上。'不通姓字'而'索酒尝',寥寥数笔,写尽少年意气。与李白《少年行》'落花踏尽游何处'相较,一恣肆一沉郁,各臻其妙。"

  4. 宋·刘辰翁批点《杜诗》总评:
    "三首皆以酒为线,而意各不同:一咏物性之真,二叹时逝之速,三绘少年之狂。杂曲歌辞之体,被子美用以寄兴,遂成金石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