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奉和《正日临朝应诏》创作背景
贞观七年元日,太极宫的金銮殿上熏香缭绕。唐太宗端坐于龙案之后,群臣着绛纱袍、戴进贤冠分列丹墀两侧,殿外千门次第而开,长安城的积雪映着初阳,恍若九天阊阖顿开。魏徵奉诏应制此诗时,正值"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西域诸国的使节捧着瑟瑟屏风、于阗玉带候在含元殿外,岭南道进贡的珊瑚树在晨光中流转着霞色。
诗人以"九重丽天邑"暗合《周礼》"惟王建国"的典制,将长安城的建筑群比作紫微垣的星象布局。朱雀大街的铜驼沐着新雪,与承天门上的金凤相映成趣,恰似《东京赋》中"复庙重屋,八达九房"的盛世图景。而"千门临上春"之句,既暗含《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迎春于东郊"的古礼,又呼应着太宗《元日》诗"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的皇家气派。
在《唐会要》卷三十四记载的这次元日大朝会上,太常寺奏《秦王破阵乐》,教坊百伎表演《太平乐》。魏徵以"端扆属元辰"的庄重笔法,将太宗临朝比作《尚书》中"乃命羲和,钦若昊天"的圣王意象。当日的《起居注》特别记载:"帝服袞冕受朝贺,群臣上寿,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南蛮酋长咏诗",这恰是"皇猷被寰宇"最生动的注脚——那个曾经"烽火照西京"的乱世,已在贞观君臣的励精图治中,化作了千门万户的太平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