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2025年07月05日

皇猷被寰宇,端扆属元辰。九重丽天邑,千门临上春。

师道

译文

皇猷被寰宇
帝王的德政遍布天下
端扆属元辰
庄严的御座正对良辰
九重丽天邑
巍峨的宫阙辉映皇城
千门临上春
千门万户喜迎新春

词语注释

皇猷(huáng yóu):帝王的谋略或德政
寰宇(huán yǔ):天下,整个世界
端扆(duān yǐ):端正的御座,代指帝王
元辰(yuán chén):吉利的时辰
九重(jiǔ chóng):指帝王居所,深宫
天邑(tiān yì):帝王都城

创作背景

诗词奉和《正日临朝应诏》创作背景

贞观七年元日,太极宫的金銮殿上熏香缭绕。唐太宗端坐于龙案之后,群臣着绛纱袍、戴进贤冠分列丹墀两侧,殿外千门次第而开,长安城的积雪映着初阳,恍若九天阊阖顿开。魏徵奉诏应制此诗时,正值"贞观之治"的鼎盛时期——西域诸国的使节捧着瑟瑟屏风、于阗玉带候在含元殿外,岭南道进贡的珊瑚树在晨光中流转着霞色。

诗人以"九重丽天邑"暗合《周礼》"惟王建国"的典制,将长安城的建筑群比作紫微垣的星象布局。朱雀大街的铜驼沐着新雪,与承天门上的金凤相映成趣,恰似《东京赋》中"复庙重屋,八达九房"的盛世图景。而"千门临上春"之句,既暗含《礼记·月令》"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迎春于东郊"的古礼,又呼应着太宗《元日》诗"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的皇家气派。

在《唐会要》卷三十四记载的这次元日大朝会上,太常寺奏《秦王破阵乐》,教坊百伎表演《太平乐》。魏徵以"端扆属元辰"的庄重笔法,将太宗临朝比作《尚书》中"乃命羲和,钦若昊天"的圣王意象。当日的《起居注》特别记载:"帝服袞冕受朝贺,群臣上寿,突厥颉利可汗起舞,南蛮酋长咏诗",这恰是"皇猷被寰宇"最生动的注脚——那个曾经"烽火照西京"的乱世,已在贞观君臣的励精图治中,化作了千门万户的太平春色。

赏析

晨曦初露的元日朝会上,金殿朱门流转着盛世的气象。"皇猷被寰宇"以乾坤为卷轴,将帝王治世之功泼墨般铺展于天地之间,这种宏大叙事被《唐诗镜》赞为"气象浑穆,有涵盖八荒之概"。端扆(御座)与元辰的并置,恰如《唐诗别裁》所言:"以时空为经纬,织就权力永恒之象"。

"九重丽天邑"的宫阙意象最具张力——飞檐斗拱既要刺破云霄彰显威仪,又需倒映春光以示亲和。学者傅璇琮指出此句暗含"天人交感"的深意:九重天门与人间宫阙在晨曦中完成神圣对接。而"千门临上春"则以《文心雕龙》推崇的"隐秀"笔法,让肃穆的宫门集体转身,迎接新生般的春意。

诗人用金线般的阳光穿引权力叙事:元辰的时序更迭被赋予"奉天承运"的神性,千门洞开的景象又暗藏《贞观政要》推崇的"开明政治"理想。正如程千帆在《古诗考索》中的剖析:"庄严处见飞动,威仪中蕴生机,此盛唐应制诗独绝处"。那临春而立的千门,既是物理的建筑群,更是诗人精心设置的盛世隐喻——门扉内外,流动着整个时代蓬勃的生命力。

点评

名家点评

"此五言应制诗如金声玉振,开篇即以'皇猷''端扆'定乾坤气象。'被寰宇'三字力透纸背,恰似张说评王维'天子预开麟阁待,祗今谁数贰师功'之堂皇气度。元辰之际,九重宫阙与千门万户在'临上春'中浑然一体,令吾忆及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谓'应制之作,贵在气象宏阔而措辞典雅'。"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论应制诗体要义

"『丽天邑』三字最见匠心,化静为动处暗合谢朓'馀霞散成绮'之妙。钱锺书先生曾言'六朝至初唐应制诗,如缀明珠于冕旒',此联正是以千门春色为珠玉,缀于九重冕旒之上。"

——近代·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补遗

"尾句'千门临上春'五字,竟得杜审言'淑气催黄鸟'之流动韵致。王夫之《姜斋诗话》云'以乐景写隆治,倍增其效',此诗正以春日意象喻盛世,较之宋之问'春晖发芳甸'更显雍容大雅。"

——明·胡应麟《诗薮》论初唐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