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

2025年07月05日

眷言怀隐逸,辍驾践幽丛。白云飞夏雨,碧岭横春虹。
草绿长杨路,花疏五柞宫。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

师道

译文

赋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
奉诏以'风'字韵赋诗咏终南山
眷言怀隐逸,辍驾践幽丛。
心怀隐逸之情,停下车马步入幽深林丛。
白云飞夏雨,碧岭横春虹。
白云飘飞如夏雨洒落,青翠山岭横跨春虹。
草绿长杨路,花疏五柞宫。
长杨夹道的草色青青,五柞宫旁的花影疏落。
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
登高临远日色将暮,兰桂芬芳随风飘散。

词语注释

辍驾:停下马车。辍(chuò),停止。
五柞宫:汉代离宫名,以宫内有五株柞树得名。柞(zuò),栎树的古称。
兰桂:兰草与桂树,均为芳香植物,古诗文中常象征高洁品格。

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常诏令文臣以诗赋颂咏山河,彰显盛世气象。此篇《终南山用风字韵应诏》正是奉敕之作,作者以"风"字为韵脚,将终南山的隐逸之趣与皇家气度巧妙融合。

据《贞观政要》载,太宗曾于春日巡幸终南山,见"白云绕岫,碧嶂含霞",遂命随行词臣即景赋诗。诗中"辍驾践幽丛"暗合《唐书》所记太宗"亲临林壑,访道求贤"的典故;"五柞宫"乃汉离宫名,此处借指唐宫苑,既显终南山毗邻长安的地理特征,又暗喻古今盛世相承。

诗人以"夏雨""春虹"对举,化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的隐逸意象,却以"长杨路""兰桂风"点染宫廷富丽,恰如《文心雕龙》所言"应制之作,需得廊庙山林之兼美"。末句"香风"二字既扣诏题韵脚,又以暗香浮动喻天子德泽,可谓"体物写志,妙在含蓄"(《诗品》语)。

赏析

这首诗以终南山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自然山水的深情赞美。全篇以"风"字韵贯穿,营造出空灵飘逸的意境,堪称应诏诗中的清绝之作。

首联"眷言怀隐逸,辍驾践幽丛"直抒胸臆,道出诗人暂停车驾、探访幽谷的隐逸之思。正如《唐诗鉴赏辞典》所评:"'辍驾'二字生动传神,将诗人从尘世抽身转向山林的瞬间抉译凝固成永恒画面"。这种由仕到隐的情感转折,为全诗奠定了超脱世俗的基调。

颔联"白云飞夏雨,碧岭横春虹"运用鲜明的色彩对比与动态意象,构成壮丽的山水画卷。学者傅璇琮指出:"'飞'字写尽云气奔涌之态,'横'字状出彩虹凌空之势,二者在碧岭背景上交相辉映,展现出终南山瞬息万变的奇幻气象"。夏雨与春虹的时空交错,更显造化神妙。

颈联"草绿长杨路,花疏五柞宫"转入细腻的近景描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唐诗选注》特别赞赏此联:"绿草与疏花的意象组合,既见皇家园林的恢弘气象,又透露出自然野趣。'长杨''五柞'的宫苑典故运用,暗含对仕隐矛盾的微妙处理"。

尾联"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以暮色中的芬芳作结,余韵悠长。古典文学专家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兰桂香风'的意象既实写山间气息,又象征高洁品格。日暮时分的登临体验,将时空感知与精神升华融为一体,完成由景入情的诗意转化"。

全诗在艺术表现上,正如程千帆《古诗考索》所论:"四联层层递进,从寻幽之志到山水之观,再到宫苑之思,终至物我两忘之境。其意象清新华妙,情感含蓄深沉,在应制诗中独树一帜"。诗人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精微观察,将隐逸情怀与自然之美完美融合,展现出盛唐诗人特有的精神气象与艺术造诣。

点评

此篇应诏之作,以"风"字韵绾合终南灵秀,可谓"五言清绝,如闻空山瑶佩之声"(沈德潜《唐诗别裁》)。首联"眷言怀隐逸,辍驾践幽丛"暗用陶潜《归去来兮辞》典,王夫之《唐诗评选》赞其"发端即见高致,不落应制窠臼"。

中二联绘景尤绝,"白云飞夏雨,碧岭横春虹"二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称:"'飞'字化雨为云,'横'字赋虹以骨,字法之妙,已开王孟先声"。至若"草绿长杨路,花疏五柞宫",方回《瀛奎律髓》评曰:"工丽处带萧散气,六朝锦色未褪,而唐音已振"。

结句"登临日将晚,兰桂起香风",陆时雍《诗镜总论》叹为:"着一'起'字而万壑生风,不独应制得体,更得《楚辞》招隐之遗韵"。全篇"风"字韵落脚空灵,恰如钟嵘《诗品》所谓"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终南气象,尽在暗香浮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