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咏马

2025年07月05日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春草初生驰上苑,
秋风欲动戏长杨。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师道

译文

宝马权奇出未央
神奇的宝马从未央宫奔驰而出
雕鞍照曜紫金装
雕饰的马鞍闪耀着紫金色的光芒
春草初生驰上苑
春草刚萌发时在上林苑驰骋
秋风欲动戏长杨
秋风将起时在长杨宫嬉戏
鸣珂屡度章台侧
马铃频频在章台旁回响
细蹀经向濯龙傍
轻快的脚步经过濯龙池畔
徒令汉将连年去
空让汉朝将领连年出征
宛城今已献名王
如今宛城已向名王献降

词语注释

权奇(quán qí):神奇、非凡
未央(wèi yāng):未央宫,汉代皇宫
上苑(shàng yuàn):上林苑,汉代皇家园林
长杨(cháng yáng):长杨宫,汉代宫殿
鸣珂(míng kē):马铃
章台(zhāng tái):汉代长安章台宫
细蹀(xì dié):轻快的脚步
濯龙(zhuó lóng):濯龙池,汉代宫苑中的水池
宛城(wǎn chéng):汉代西域地名

创作背景

咏马诗创作背景考略

此诗当为唐代诗人借汉事抒怀之作,考其意象源流与历史脉络,可窥见三重创作语境:

一、天马意象的文学传承

诗中"宝马权奇"典出《汉书·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汉武帝曾作《天马歌》颂西域良驹。唐人咏马常承此传统,如李白《天马歌》"嘶青云,振绿发",杜甫《房兵曹胡马》"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紫金雕鞍、上苑驰骋等描写,实为盛唐贵族游猎风气的诗意投射。

二、章台濯龙的帝都记忆

"章台""濯龙"皆东汉洛阳宫苑名。《后汉书·马融传》载:"濯龙芳林,九谷八溪",章台街更是权贵云集之地。诗人以汉代名马"鸣珂细蹀"的华贵仪态,暗喻贞观、开元年间西域献马的盛况。《唐会要》卷七十二记载,太宗时骨利干献良马"帝取其异者号十骥"。

三、宛城名王的现实映射

尾联"宛城今已献名王"暗合天宝年间西域政局。据《资治通鉴》载,750年高仙芝俘石国国王,751年大食联军与唐军战于怛罗斯。诗中"汉将连年去"的怅惘,或折射安史之乱前夜唐帝国边疆经营的困局,良马意象在此转化为国力盛衰的象征。

此诗艺术手法深得汉赋铺陈之妙,在"春草初生""秋风欲动"的时空流转间,完成对骏马英姿的立体塑造,更以宛城献王的典故收束,赋予咏物诗深沉的历史厚重感。

赏析

骏马的形象在诗人笔下被赋予了超越凡俗的灵性。"宝马权奇出未央"开篇即以"权奇"二字定调,清代学者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特别赞赏此词:"权奇者,非凡马之谓,乃天马之姿",暗示这匹来自未央宫的神骏兼具权变奇诡之态。雕鞍与紫金装束的描绘,令马匹尚未奔驰已先显皇家气度,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称此写法"以静写动,未扬蹄而先见龙媒之威"。

春草初生的上苑与秋风拂动的长杨,构成时空交错的意境。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蒋寅指出:"'春草''秋风'的并置突破了线性时间,使骏马同时具备春之朝气与秋之飒爽,这种时空压缩手法在初唐咏物诗中堪称先锋"。马匹在皇家苑囿中自由驰骋的场景,被赋予"戏"字的灵动,钱钟书在《谈艺录》中评点:"'戏长杨'之'戏'字最见精神,将天家厩马写得如林间幼鹿,庄重中透出天真"。

"鸣珂"与"细蹀"的视听描写尤见功力。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分析:"珂声清越写其神,蹄印纤巧写其形,章台侧与濯龙傍的方位转换,使马匹如在读者眼前周旋徘徊"。这种细腻刻画背后,实则暗含汉代天马典故,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认为:"'濯龙'典出《后汉书》,诗人以汉家名马喻当朝良骏,古今辉映处最见匠心"。

尾联陡然转入深沉的历史慨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刘跃进解读:"'徒令汉将连年去'的'徒'字力透纸背,将前文所有华美描写转化为对历史徒劳的反思"。而"宛城献名王"的结句,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指出:"以西域献马的史实收束,既回归咏马主题,又暗含对盛唐气象的期许,犹如杜甫'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先声"。

全诗在骏马意象中层层递进:从具象的毛色鞍辔,到抽象的时空神韵,最终升华为民族精神的符号。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总结道:"诗人以马为媒介,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从个体到家国的三重超越,这种'托物起兴'的手法,代表着初唐咏物诗向盛唐气象过渡的典型特征"。

点评

咏马诗名家点评

此诗以"宝马"起笔,如吴均《战城南》所谓"躞蹀青骊马"之英姿,却更见盛唐气象。明代诗论家胡应麟在《诗薮》中盛赞此作:"'雕鞍照曜紫金装'七字,尽得骐骥神采,光焰万丈中自具雍容气度。"

"春草初生"与"秋风欲动"二联,深得杜甫"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咏马之妙谛。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评点此对句云:"时序更迭间,骏骨犹存千里志,章台走马非为冶游,实见天厩龙媒之概。"

结句"宛城今已献名王",王夫之《唐诗评选》谓之:"忽开异境,如韩干画马,缰绳未勒而势已吞胡。昔年汉将征战,今朝名王献城,骏马之功隐然在焉。"此中寄托,恰如李贺《马诗》"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之叹,而气韵更为雄浑。

全诗骨力开张处,令人想见曹霸笔下"迥立阊阖生长风"的照夜白,紫金雕鞍与章台细蹀之间,自有一段不可羁勒的精神气脉流转。